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56个民族56朵花——确定研究项目》说课稿.docx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56个民族56朵花——确定研究项目》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56个民族56朵花——确定研究项目》是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研究项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趣味性、实践性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确定研究项目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信息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确定研究项目,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作和信息伦理素养,为成为具备信息素养的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确定研究项目的方法和步骤。具体包括:
-理解研究项目的概念:学生需要明白研究项目是指针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教材中的“56个民族56朵花”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研究主题。
-制定研究计划: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研究主题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方法、步骤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项目的选择:学生可能难以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合适的研究项目,例如,如何从56个民族中挑选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民族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计划的制定:学生在制定研究计划时可能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例如,如何合理规划研究步骤,确保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
-团队协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能难以分配任务、协调工作,例如,如何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准备与“56个民族56朵花”主题相关的民族风情图片、民族分布地图、视频资料等,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如笔记本电脑、记事本等,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关于56个民族的背景信息、研究项目的案例等,明确预习目标是了解民族文化和研究项目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了解哪些民族的文化特点?”“如何从众多民族中选一个作为研究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任务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质量。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对56个民族有初步的认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自己的研究项目设想。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平台,供教师评估和反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在线平台、微信群)。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56个民族的风情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如何确定研究项目,包括选题的重要性、如何筛选主题、制定研究计划等。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讨论如何确定研究项目,并分享讨论成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研究项目中。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提问与讨论:学生勇敢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作用与目的: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确定研究项目的流程,掌握研究方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确定研究项目相关的作业,如撰写研究计划书。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反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认真完成研究计划书。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反思总结法。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点,通过拓展学习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本节课《56个民族56朵花——确定研究项目》的教学资源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知识拓展:介绍我国各民族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等,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唐卡、回族的古尔邦节等。
(2)研究方法拓展:提供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