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doc

发布:2016-11-26约1.8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涉世家》 教案 课文题目:《陈涉世家》 课堂类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4、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1、目标1、2。 2、目标3、4。 ▲▲▲积累?欣赏 《》·白居易·乐府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爪牙。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指代平民 (2)度已失期? ?? 度:估计、揣测 (3)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4)宜多应者 ??? 宜:应当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智力练习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1)!”……客出入愈益发舒(2),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3)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1)啊哟?陈涉做大王真阔气啊! (2)放纵  (3)“颛”同“专”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之陈 去,到 (2)自辩数 累次,一再 5.阅读全段,简说陈涉失败的原因。 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6.翻译: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 7、作为史官,司马迁在写陈涉此人传记时,并未把爱憎直接流露在文字间,但他对陈涉自有自己的看法。怎样的看法,你看出来了吗? 8、分析本文结构设计。 少有大志: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谋划起义:①起义原因②谋划起义③威众之策 起义建国:①发动起义②立国称王③响应起义 陈胜:伟大抱负,远见卓识,非凡谋略,领导才干。 ▲▲▲创作园地:评析陈胜。 教师学生批注栏: 【赏析】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个别表现一般,目的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 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尤其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着一断语。”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