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黄皮第一章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训练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Ⅰ)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和杂交实验技术
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⑥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知识点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知识点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6.关于成对遗传因子遗传行为的下列概括中,导致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的是( )
A.成对遗传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B.成对遗传因子保持各自的纯质性
C.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受精时成对遗传因子随机结合
7.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8.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GG×gg B.GG×Gg
C.Gg×Gg D.gg×gg
能力提升
9.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10.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11.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12.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13.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甲:P 黑斑蛇×黄斑蛇 乙:P 黑斑蛇×黑斑蛇
↓ ↓
F1 黑斑蛇 黄斑蛇 F1 黑斑蛇 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14.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
(2)操作①叫做________,操作②叫做_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后__________________。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