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4).ppt
(一)产热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以肝脏为主。运动时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第30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散热:主要部位是皮肤
辐射散热:指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和有效辐射面积。传导散热: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取决于皮肤与接触物的温度差、接触面积以及所接触物的导热性。第31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流散热:指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使机体热量散失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传导散热。散热速度取决于环境温度、机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及风速。以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的情况只有在体表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才能进行。一旦外界温度比体表温度高,不但不散热,反而会吸热。这时候该如何散热?第32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蒸发散热:指水分从体表气化时吸收并散发体热一种散热形式。不感蒸发:指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水滴之前便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因皮肤表面无汗液形成,又称为不显汗。一个人每天不感蒸发的水有600~800ml,其中200~400ml通过呼吸道蒸发掉,其余通过皮肤和消化道蒸发。体温每升高1℃,不感蒸发增加15%。可感蒸发:指汗腺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聚成汗滴而被蒸发的散热形式,又称显汗。第33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汗液的成分水分占99%,固体成分有NaCl、KCl、尿素、乳酸等一般出汗时,部分NaCl被重吸收,汗液为低渗液快速大量出汗时,NaCl来不及被重吸收而大量排出,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第34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体温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通过生理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活动保持平衡的结果。第35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理性体温调节生理性体温调节是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随机体内外环境温热性刺激信息的变动,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恒定。第36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机体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的行为活动来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婴幼儿和昏迷或麻醉患者,其行为性调节不完善或丧失,需要加强体温护理。第37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能量代谢
概念: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的利用:热能占50%以上其余为化学能(贮存于ATP中)第2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一)能量的来源供给机体能量的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3类,其中以糖为最主要。第3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糖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由糖供应糖贮备少,成人仅约为150g氧供应充分:有氧氧化缺氧:无氧酵解●脑组织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当机体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时,均可导致脑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低血糖性休克。第4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脂肪●为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是机体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供能方式:有氧氧化●特点:释放能量多,为同等重量糖的二倍。第5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蛋白质●一般用作构成细胞成分,及合成酶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做为供能物质。●但在长期饥饿,能源缺乏时才不得已用于供能。第6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能量的转移和利用第7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能量代谢的测定直接测定法:非常复杂,少用间接测定法:根据物质氧化与耗氧量之间以及食物的消耗量与热量释放量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来推算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第8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相关的概念食物卡价(热价):指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物理卡价: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生理卡价: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其中糖和脂肪的物理卡价和生理卡价相等,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不全,生理卡价比物理卡价低。第9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热价。三类物质的氧热价分别为:糖20.9kJ,脂肪19.6kJ,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