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docx
PAGE
1-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
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形成了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框架的多层次预算体系。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规模不断扩大,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逐步提高。以2020年为例,全国事业单位预算总规模达到XX万亿元,较上年增长XX%。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足,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对资金需求的准确预测,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较大偏差。例如,某市某事业单位在编制2021年预算时,由于对项目需求预测不准确,导致实际支出超出预算XX%。其次,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不高,部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预算调整、追加等程序不透明,影响预算执行的公正性和效率。
(3)此外,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外部监督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参与度不高,导致预算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足。以某省某事业单位为例,其预算执行过程中曾因内部监督不力,导致资金被违规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编制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根据调查,有超过30%的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例如,某地级市的文化馆在编制2022年预算时,由于缺乏详细的成本分析和项目评估,导致预算超支现象严重,实际支出比预算高出近20%。
(2)预算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存在预算调整和追加频繁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2021年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以某省教育部门为例,2021年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比例高达40%,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不足,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力度均需加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足,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同时,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参与度不高。以某市某医院为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该院在2020年出现了一笔资金被违规挪用的事件,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三、改进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针对预算编制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建议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其次,强化预算编制的审核环节,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此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预算编制和审核,提高预算编制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例如,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入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从零开始,对每一项支出进行详细评估,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为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追加,建议优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效率。一方面,应加强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通过建立预算执行监控平台,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完善预算调整和追加的审批流程,确保预算调整和追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强化预算执行的绩效管理,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某地区通过实施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有效降低了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比例,提高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针对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建议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加强监督。内部监督方面,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审计质量。外部监督方面,应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公开预算信息、设立举报热线等方式,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此外,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共同维护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例如,某市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督,有效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