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 某轴直径为Φ50mm,其尺寸精度为IT5,表面粗糙度Ra0.04um,冰要求高频淬火,毛坯为锻件。其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高频淬火-粗磨-精磨-研磨。计算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小测试 下图工件,如先以A面定位加工C面,得尺寸A1;然后再以A面定位用调整法加工台阶面B,得尺寸A2,要求保证B面与C面间尺寸A0。试求工序尺寸A2。 小测试 一批小轴其部分工艺过程为:车外圆至φ20.6 0-0.04 mm,渗碳淬火,磨外圆至φ200-0.02 mm。试计算保证淬火层深度为0.7~1.0mm的渗碳工序的渗入深度。 (1)正计算——已知各组成环,求封闭环。正计算主要用于验算所设计的产品能否满足性能要求及零件加工后能否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 (2)反计算——已知封闭环,求各组成环。反计算主要用于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工艺计算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反计算的解不是唯一的。如何将封闭环的公差正确地分配给各组成环,这里有一个优化的问题。 (3)中间计算——已知封闭环和部分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及公差,求其余的一个或几个组成环基本尺寸及公差(或偏差)。 中间计算可用于设计计算与工艺计算,也可用于验算。 3. 尺寸链计算的几种情况 1)? 等公差原则 按等公差值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值取相同的平均公差值Tav:即 极值法 Tav=T0/(n-1) 4. 确定组成环公差大小的误差分配方法 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但没有考虑到各组成环加工的难易、尺寸的大小,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概率法 2) 按等精度原则 按等公差级分配的方法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取相同的公差等级,公差值的大小根据基本尺寸的大小,由标准公差数值表中查得。 3) 按实际可行性分配原则 按具体情况来分配封闭环的公差时,第一步先按等公差值或等公差级的分配原则求出各组成环所能分配到的公差,第二步再从加工的难易程度和设计要求等具体情况调整各组成环的公差。 1) 按“入体”原则标注 公差带的分布按“入体”原则标注时,对于被包容面尺寸可标注成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的形式(即 -T);对于包容面的尺寸可标注成下偏差为零、上偏差为正的形式(即 +T)。 2)按双向对称分布标注 对于诸如孔系中心距、相对中心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等尺寸,一般按对称分布标注,即可标注成上、下偏差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形式(即?T/2)。 当组成环是标准件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按相应标准确定。当组成环是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分布位置应根据对其有严格要求的那个尺寸链来确定。 5. 工序尺寸的标注 工艺基准(工序、定位、测量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工序基准就无法直接取用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因此必须进行尺寸换算来确定其工序尺寸。 五、工艺过程尺寸链的分析与解算 1. 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换算 1)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A 设计基准 C 定位基准 例7-3 B 例1: 某零件如图示,设计尺寸50-0.17 、10-0.36,因10-0.36不好测量,而改为测量A2,试确定工序尺寸A2。 A2 10-0.36 A1=50-0.17 A0封闭环 A0 A2 A1 解: 1)确定封闭环、建立尺寸链、判别增减环。 2)尺寸及偏差计算: A2=40+0.19 3)假废品情况: 当A2=40+0.36(按上述计算应 为超差),此时A1=50,A0=10-0.36(合格)这种废品为假废品。 2)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只要测量尺寸的超差量小于或等于其余组成环尺寸公差之和,就有可能出现假废品,为此应对该零件各有关尺寸进行复检和验算,以免将实际合格的零件报废而导致浪费。 假废品的出现,给生产质量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因此,不到非不得已,不要使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假废品的出现 例2 如图所示轴套,其加工工序如图所示,试校验工序尺寸标注是否合理。 2. 多尺寸保证时的尺寸换算 50-0.34 15±0.2 10-0.3 零件图 51-0.4 10 车孔及端面 50-0.34 10.4-0.2 20 车外圆及端面 14.6±0.2 30 钻孔 10-0.3 40 磨外圆及台阶 解:1)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设计尺寸有10-0.3mm、15±0.2mm 以及50-0.34。根据工艺过程分析是否全部达到图纸要求.其中10-0.3、 50-0.34直接保证,15±0.2间接保证,为封闭环,必须校核。 2)查找组成环,建立尺寸链 10.4-0.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