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苏武传》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屈原列传》《苏武传》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屈原列传》《苏武传》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内容
《屈原列传》《苏武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重要篇目。本节课将围绕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屈原和苏武,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2.培养学生对古代人物精神品质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忠贞不渝、坚守信念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屈原和苏武的生平事迹,把握其精神内核。
2.分析《屈原列传》和《苏武传》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1.理解古代散文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2.把握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抉择。
解决办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物形象和事件背景。
2.结合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直观感受。
4.设计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包括《屈原列传》和《苏武传》两篇文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屈原和苏武的历史图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片段等。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辅助材料。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准备书桌和椅子,保证学生的舒适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屈原和苏武的画像,引导学生对两位历史人物产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和苏武是谁吗?他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介绍两位人物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屈原列传》和《苏武传》,将带我们走进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故事。”
2.讲授新知(20分钟)
-阅读课文,学生自行阅读《屈原列传》和《苏武传》,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
-分析屈原和苏武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他们在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抉择。
-结合历史资料,讲解屈原和苏武所处的历史时期,帮助学生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1.《屈原列传》和《苏武传》分别采用了哪些叙事手法?
2.屈原和苏武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共同点?
3.两位人物在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有何异同?
-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和苏武的精神品质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醒学生关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屈原和苏武的补充材料,深入了解两位人物的历史背景。
-写一篇关于屈原或苏武的读书笔记,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认识。
-课后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展示。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屈原列传》和《苏武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理解词义等。学生在课后的练习和作业中,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较为复杂的文言文段落,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2.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把握:学生通过对屈原和苏武的生平事迹和精神的深入分析,能够准确地把握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他们在讨论和写作中,能够结合文本内容,提炼出人物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坚守、不屈等。
3.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古代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学会了如何从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他们在评价和比较不同作品时,能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4.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通过对屈原和苏武历史背景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他们在思考人物命运时,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