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问题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问题及对策
文星中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莫晓明
???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已成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网络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实效。??? 我们认为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网络信息来源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行业,内容极为丰富。网络以光速传递信息,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缩小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就极大限度地扩大(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德育资源共享。??? 其次,网络信息形式多样,并图文并茂,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信息网络的多种功能,又使人们可以公开地或者隐蔽地进行网上活动,可以随意切换活动方式,变更活动内容,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现实生活中,在网上泡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大有人在。??? 再次,网民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在网络上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每人都是一个符号,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位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拥有上网的电脑和必要的网络技能,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 信息网络如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在为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又向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强有力的冲击。??? 首先,网上信息内容复杂。既有科学、健康、有益的大量信息,伪科学、不健康、有害甚至反动的信息也充斥其中,电子产品的内容更是良莠不齐,光怪陆离。庞杂的信息会造成人们思想的迷惘。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网上活动隐蔽性大,往往独来独往。事后销声匿迹,非电脑高手不易找到他的踪影。有的乔装打扮,虚拟现实,游戏人生,他人难以认识其庐山真面目。在网上实施不良行为,又能轻而易举地逃避责任。网民的隐蔽性和明显的自主意识,淡化了人们的责任感。??? 再次,网上制造、传播病毒,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腐蚀人们的灵魂,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 文星中学从2010年9月开始,创办了1个初中“网脉工程实验班”。2011年八年级教室配备一体机,全部文化课程的学习、部分作业都是使用电脑通过网络来完成。在实施和应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形:??? 一是主动出击型。有的同学在网上下载不良的信息,私下传播、观看:有的将游戏存盘,随时玩耍;有的拷贝(抄袭)他人作业;有的沉迷于网上聊天;有的模仿黑客,攻击控制其他同学的电脑。??? 二是被动受害型。同学的电子信箱经常收到不知来自何方的各种广告、商业信息以至十分有害的材料,学生的电脑受到攻击,有时正在学习、做作业,突然电脑被黑屏、关机,尚未存盘的全部资料被报废,如同正在做作业,有人一下子把作业撕个稀烂。据不完全统计,1/2以上同学的电脑曾受到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次数的攻击,教师用机也有同样的遭遇。??? 三是“反击”或尝试型。有的同学的电脑受到他人的攻击后,“以牙还牙”转而攻击别人,有的同学则是学了某“黑客”技术,想试一试效果,便拿他人的电脑当靶子闹着玩。??? 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也离不开网络。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电脑,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和优良的品行。??? 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问题,采取防护性和引导性两类对策:??? 防护性对策是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技术方面,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污染。安装防“黑客”、防病毒软件,保护电脑安全。??? 在管理方面,学校和班级都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对未成年学生的学习电脑,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不定时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教师应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则及时清除,有问题则及时矫正。??? 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杜绝或减少未成年学生到营业性的网吧、游戏机室活动,让学生的网上行为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指引下进行,在校在家都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