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习惯护航人生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doc

发布:2018-05-31约7.7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惯护航人生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谢 冰 (重庆市永川区吉安小学 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街村黄家坡17号 402173) 摘要: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又如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品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过全校师生的精心论证,确定“养成教育”为我校的创建特色,以培养我校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一、好习惯,益终生。二、明目标,抓细节。三、营氛围,促成长四、强落实,加培养。 关键词:习惯 目标 氛围 落实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又如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优化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品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过全校师生的精心论证,确定“养成教育”为我校的创建特色,以培养我校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一、好习惯,益终生。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从小学生刚入学开始就重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将使一个人终生受益。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我们也提倡培养人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但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东施效颦,着眼点还是德行品质的养成。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绅士淑女”应该是符合国家培养目标、胜任未来发展挑战。语言文明、行为文雅、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世纪新人。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法规意见。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倍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小学是重要习惯养成的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目标,抓细节。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须从细微之处入手。养成教育应该是一个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过程。而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在“小、细、实、严”上下功夫。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生活习惯:作息(早起早睡)、健康饮食(就餐)、仪容仪表(勤洗手、理发、洗脸、剪指甲等)、锻炼身体、开拓视野(知识性、活动性的训练或活动)等。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习习惯:课前习惯、课堂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听课习惯、书写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思考习惯、读书习惯等。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1.举止文明的习惯。 教育学生对长辈、老师、同学、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学校将充分利用好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表彰品学兼优的典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