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5、84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九1~4题。
教材分析:“中间有0的数乘一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概括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例题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对计算方法的讨论上,重点理解“0占位”的道理。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乘法、估算乘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乘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一部分同学甚至已会计算中间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应该说,学生的不同层次既为教师新授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也为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提供了开放性研究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探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性。
(2)通过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落实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目标。
(3)通过开放评价策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重点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探索规律与迁移类推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自由交谈,提出上课要求,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谈话,让学生熟悉今天的学习环境,增强孩子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同时,拉近师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听说咱们班同学数学学得特别好,王母娘娘想请大家给她帮个忙,(课件出示例5)师引导:0×7就是7个0相加,结果是0. 0和别的数字相乘也得0吗?0和8相乘、和3、和5------(生:都得0)
(师生共同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师:来来来,我想跟大家玩个数字游戏,老师能一口说出得数:304×2=608 508×6=3048。(板书)不信,你再说一道这样的题考考老师(板书)。生出题师口答。(设计意图: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4、观察这组算式中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引出并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6:“我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指生读题,理解题意:算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就是算一算3个508米是多少米。
(1)组织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508×3=
(2)组织学生估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老寿星每天大约步行多少米?
学生先独立估算,然后在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问题,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
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米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有两种计算方法:分步计算和列竖式计算)你估计计算时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小组交流后汇报)让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在班内交流计算过程。重点交流:3与0相乘时是怎样进行的。
(4)反馈练习(教材第84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一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订正。
(5)小结:在计算过程中,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一位数和十位上的0相乘得0,不要忘了加个位进上来的那个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并用他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的过程。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来,刚才讨论了这么多,相信同学们都记住了。现在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改错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逐个订正。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情境图。学生观察阅读题目内容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练习十九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