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二第三章测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地理人教新课程必修Ⅰ第二、第三章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8分)本大题共19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表的空格中。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B.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C.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D.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2—6小题: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2.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3.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4.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氧、氮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6.在晚秋或寒冬,老农为了保护农作物防御霜冻,常常燃烧植物秸秆制造烟幕,该做法的目的是A.让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C.最主要是让秸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升温D.制造烟幕减少地面辐射7.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与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移动方向一致C.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一致8.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 A.暖锋造成 B.准静止锋造成的C.快行冷锋造成的D.慢行冷锋的9.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大气成分变化,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B.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 C.人类大量地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在变小 D.人类对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参照北半球部分气候分布图,回答10—12小题10.大陆东部形成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副热带高压带控制C.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D.信风带的影响11.在亚热带的大陆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12.下列能正确描述地中海气候特征的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 C.全年高温多雨 D.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湿润13.下列的气候资料图中,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14.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地球地转偏向力 B.陆地形状的影响 C.盛行风 D.太阳辐射15.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海水等温线和洋流流向,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甲是南半球的暖流 B.甲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乙是北半球的暖流 D.乙是大洋西部的暖流16.下图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中表示冷锋过境的曲线可能是A.a B.b C.c D.d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后回答17—18小题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80%14.7%人口53.5%44.4%耕地35.2%59.2%17.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D.北方地少水少18.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建设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 D.东深供水工程19.世界上很多国家供水不足,出现“水荒”的原因不是 A.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多 B.人口增多,工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C.河湖水受污染严重,水质变坏 D.水利工程建设少,不能大量储水二、双项选择题(共16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和不选均不给分,每选对1项得1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表的空格中。20.如右图,曲线a、b表示的是等压面,近地面B、C两地温度存在差异,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B地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