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虎山镇.pdf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第1页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
第一节自然概况
大虎山镇位于黑山县的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北距县城9千米。西邻
段家乡,北靠镇安乡、黑山镇,南接北镇市柳家乡、盘锦市高升镇、台安
县桑林子镇,东邻四家子镇、常兴镇。沈山铁路与大郑铁路在大虎山交汇,
省级公路鞍羊线贯通南北,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黑山县南部地区
经济、文化的中心。2005年的大虎山镇是经省政府批准(1995年12月10
日)由大虎山乡与大虎山镇合并而成的。
乡镇合并后的总土地面积为103.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61.24平方千
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大虎山和后大虎山,由于山峰其型似虎故名大
虎山。后大虎山山峰较高,海拔142米。主要矿藏资源有耐火土,可制耐
火转和建筑管材,此外还有料石。在沈山铁路线以南,是绕阳河、东沙河
下游,地势平坦,属河湖洪冲积沉淀平原,土壤多属壤质百炼碳酸盐草甸
土和轻度粘质硫酸盐盐化草甸土,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
种植业。
2005年全镇有居民17724户,有人口46729人。其中,农业人口26496
人,非农人口20233人。在全镇总人口中,有汉族人口36890人,占总人
口的79.0%;有满族人口8868人,占总人口的19.0%。此外还有蒙古族
214人、朝鲜族22人、回族93人。
乡镇合并之前,原大虎山乡辖16个村委会:三台子、四台子、五台子、
七台子、万家、曹家、李家、丛家、连城、么路子、西曹家、羊圈子、范
家、大王家、青台、龙山。原大虎山镇辖6个居委会是:北居、东居、西
居、前进、胜利、向阳,4个村委会:沈家、望山、西村、东村。1995年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第1页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第2页
12月乡镇合并后,全镇有20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003年再次调整村
委会和居委会,原来的20个村委会合并为12个:望山、沈家合并到镇西
村;李家、三台子并入四台子村;大王家并入青台;么路子并入连城村;
范家并入五台子村;西曹家并入羊圈子村。龙山、万家、镇东、曹家、七
台子、丛家6个村没有变动。原6个居委会并为4个社区:原前进、胜利
居委会并入向阳、北居社区2005年大虎山镇有12个村、35个自然屯、4
个社区。
表4-21大虎山镇各行政村、屯社区情况
村委会所属自然屯
龙山村龙山
万家村万家、关家
四台子四台子、三台子、前李家、李家窝铺
青苔泡青苔泡、大王家
连城村连城、康家、詹家、么路子、穆家、东曹家
五台子五台子、范家、邱家
羊圈子羊圈子、庞家、西曹家、烟王家
曹家壕曹家壕、苗家、二台子
七台子七台子、新四家子
丛家丛家、八台子、靠山
镇西镇西、沈家、小王家窝铺、望山
镇东镇东
社区划分界限
向阳
北居
东居
西居
大虎山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
平均气温7.9℃,无霜期171天,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地下水量充
足,东沙河、二道河、庞家河穿越全境,能够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的正常水资源的需要。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第2页
第二十一章大虎山镇--第3页
第二节经济发展
农业
种植业
1986年全镇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粮谷作物种植面积28平
方千米,经济作物10平方千米,在受涝面积达16.66平方千米的情况下,
仍然取得了粮食大丰收,当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