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高考复习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

发布:2018-09-20约5.74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大纲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早期政治 制度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 清 朝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形成 发展 (汉唐宋元) 顶峰 以秦为界 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古代朝代更替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3.制度:出现公共权力;实行王位世袭制。 4.特点: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 (一)夏代政治制度 (二)商代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 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一、早期政治制度 (一)内容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授 土”“授 民” 周王 诸侯(世袭统治权、再分封、 设官、建立军队和征赋) 服从、朝觐、纳贡、出征 一、早期政治制度 (一)内容 1、分封制(封邦建国) (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 ②诸侯义务:服从;朝觐;守疆、作战;纳贡 ③诸侯权利:世袭权、再分封,建立军队和征赋 ④分封国家: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再分封 1、分封制▲ (封邦建国) (1)目的: (2)主要内容: (3)影响: ①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形成天下共主局面。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②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逐步瓦解。 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 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问题:据上述材料,从分封对象、封国的分布、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分封制的特点。 提示: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关系: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系和平;周朝统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思考: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1)与王室关系:商的附属国——松散;西周诸侯国——密切。 (2)本质区别:商朝的附属国与商王不具备血缘宗法关系。 特别提醒: 西周的分封制史书上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 也就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1、分封制▲ (封邦建国)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主要特点: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③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作用: ①形成“世卿世禄”制度。 ②凝聚宗族,防止纷争。 [巧学识记] 理解宗法制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小宗 小宗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家族等级关系 + 政治隶属关系 1、分封制▲ (封邦建国) 2、宗法制▲ 3、礼乐制 (1)含义: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一)夏代政治制度 (二)商代政治制度 (三)西周政治制度 (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