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人民江苏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讲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6·江苏单科,T1)西周宗法观念的影响 1.从题型看:2019年高考仍将以选择题为主,要求不会太高。
2.从考查角度看: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等基本概念;掌握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注重考查史学方法,应多关注此类题型,适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5·江苏单科,T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实质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015·江苏单科,T2)从秦朝的疆域切入,考查史料的运用与鉴别 (2016·江苏单科,T2)从“荆轲刺秦王”切入,考查史料的运用与解读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一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概况
(1)对象:封子弟、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
(2)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3)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2)消极性: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变化,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趋于瓦解。
【概念辨析】 封建及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在今天一般指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而在古代汉语“封建”的原意是“封邦建土”,一般用来指分封制。这与我们今天常用的“封建社会”的“封建”有很大不同。
知识点二 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等级秩序
3.影响
(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王权的稳定和贵族的特权。
(2)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知识点三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等级森严,不同的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轻巧识记】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法1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 (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 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抓关键 根据材料信息“诸侯”“诸伯”“诸子”所处的位置以及“贵族朝会”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
★定方法 影响类试题:一般都通过典型材料,创设新情境,进行多角度考查,全方位认识事物(事件)。如对当时与后世,对中国与世界,对政治、经济、文化或生活等。解题时,一方面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史论链接】 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影响
(1)在西周初期,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2)历史遗存影响
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考法2 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 (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解析 材料信息“长兄如父”及“小儿不及长孙”说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