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存储管理要点解析.pdf

发布:2016-05-09约4.02万字共1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存储管理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资源之一。任何程序和数据 及各种控制用的数据结构都必须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因 此,存储管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 存储器由内存(primary storage)和外存(secondary storage) 组成。本章主要讨论内存管理问题,包括: 5.1 概述 5.2 存储管理基本技术 5.3 页式管理 5.4 段式管理 5.5 段页式管理 5.6 局部性原理和抖动性原理 • 学习目标: 1.掌握:存储管理的功能、常用存储管理技术、 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分页、分段的概念,以及页式、 段式、段页式存储管理技术和虚存中的置换算法。 2.理解:存储器层次、存储分配。 3.了解:局部性原理和抖动问题。 • 学习要点: 本章涉及到的概念和管理技术较多,通过比较, 理解如下概念: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静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碎片、虚拟存储器;对于每一种存储管 理技术应理解它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的思想,以及它 带来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 5.1 概 述 1. 存储层次结构 2. 存储管理的功能 3. 存储的分配与回收 4. 重定位 5. 内存信息的共享与保护 6. 虚拟存储器 7. 内外存数据传输的控制 返回 1. 存储层次结构 存储层次结构 CPU 寄存器(register) 速度加快 命令处理程序 快速缓存(cache) 成本增加 DOS核心 内存(primary storage) 容量减少 外存(secondary storage) • 内存储器 (内存/ 主存) – 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 用来存放系统和用户的程序和数据,其特点是存取速度快,存储方式是 以新换旧,断电信息丢失 • 外存储器 (外存/ 辅存) – 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 用来存放用户的各种信息,存取速度相对于内存要慢得多,但可用来长 期保存用户信息 内存的物理组织 • 内存地址 把内存分成若干个大小 相等的存储单元,每个单元 占8位,即1字节(byte )。 每个存储单元给一个编号, 称为内存地址(物理地址、 绝对地址、实地址)。 • 内存地址空间 内存地址的集合称为内 存地址空间(主存地址空 间),它是一个一维的线性 空间。 程序的逻辑结构 • 程序地址:用户编程时所用的地址。 • 程序地址空间:用户的程序地址的集合称为程序 地址空间,它的编址总是从0开始的,可以是一维线 性空间,也可以是多维空间。 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 – 编辑:形成源文件 – 编译:形成目标文件 – 链接:由多个目标文件或程序库生成可执行文件 – 装入:构造PCB,形成进程 • 程序必须装到内存才能运行,这需要根据内存的使用情况和分配策 略,进行内存空间分配 – 运行:建立的进程获得CPU执行 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和地址映射 • 逻辑地址 (相对地址,虚地址):用户的程序经过汇 编或编译后形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通常采用相对地址 的形式。 – 其首地址为0,其余指令中的地址都相对于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