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外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古诗。
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迁移练习、情景想象。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学习《式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学生展示:
《诗经》介绍:诗经为最早的诗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生字注音
词语释义
整体感知: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
交流阅读感受。
课堂提升:
学习《式微》
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
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
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
赏析诗歌,说说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经》中那种常见的风致:内容及其单纯,一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城阙 三秦 风烟 五津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赏析颈联诗句。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总结全诗。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子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
学生展示
写作背景: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然有人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史期间。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