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望诊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30约5.51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pei 皮肤上出现的一种白色晶莹如粟的透明小庖疹,多见于胸颈部,偶见于四肢,不见于头 面部,多因湿郁肌表,汗出不彻所致。 湿疹 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自行消退。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所致。 痈、疽、疔、疖 痈——红肿高大,易溃易敛----热毒熏蒸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无热少痛,难消 难溃难敛-----寒邪郁结,气血凝滞。 疔——形小如粟,根深,顶白而痛,或痒或 麻或木------为风邪火毒。 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易消易溃易敛-----热毒内盛 望排出物 一、痰 风痰---泡沫 寒痰---稀白 热痰---黄稠 燥痰---少、粘 湿痰---白、滑、多、易咯 二、大便 远血 近血 三、小便 尿血 尿石 望小儿食指络脉 小儿3岁以内。 三关测轻重:风关----食指第一节---络 气关----食指第二节---经 命关----食指第三节---脏腑 透关射甲---透过风气命三关到甲末端。 络色辨病性:鲜红---外感表证 紫红---热证 紫黑---瘀血 淡------虚 青------痛、风 * 第一节 望诊 望 色 [ 常色 ] 正常生理状态时的色泽。 1、?主色:属个体特征,终生不变. 2、客色:受季节、气候、饮食、环境、 工作、情绪、运动变化的面色。 [ 病色 ] 善色与恶色 善色——色泽明润含蓄。脏腑精气未衰, 病情轻,予后好。 恶色——色泽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 病情重,予后差。 五色主病(1) 五色: 白、黄、赤、青、黑。 五色主病: 见其色而知其病证。 五色主病(2) 一、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1. 虚证:血虚——淡白无华而消瘦 气虚——(白光)白或淡白 阳虚——(白光)白虚浮 2. 寒证:苍白 3. 失血:苍白如壁 五色主病(3) 二、黄色:主虚证、湿证 1. 虚证:萎黄(淡黄枯槁无泽)。 2. 湿证:黄胖(面黄虚浮)。 黄疸: 面目一身尽黄。 阳黄——黄色鲜明,湿热熏蒸。 阴黄——黄色晦暗,寒湿郁阻。 五色主病(4) 三、赤色:主热证。 1. 实热——满面通红 2. 虚热——颧部嫩红 戴阳——久病重病之人,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阴盛格阳于头面所致。 五色主病(5) 四、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肝病 1. 寒证——青黑 2. 痛证——青色 3. 瘀血——青紫 4. 惊风——眉间、鼻柱、口唇四周青色 5. 肝病——青色久 五色主病(6) 五、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寒证 1.肾虚——黑而暗淡为肾阳虚衰; 黑而干焦为肾阴不足。 2. 水饮——眼眶周围发黑 3. 瘀血——面色黎黑而肌肤甲错 4. 寒证——青黑 望色十法 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 浮沉:浮----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 沉----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 清浊: 清---面色清明,主阳证; 浊---面色晦暗,主阴证。 微甚: 微---面色浅淡,主虚证; 甚---面色深浓,主实证。 散抟: 散---面色疏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