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doc

发布:2020-02-24约2.4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一、 体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 教师是 体育 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 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 体育 教师的要求,无论是 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 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 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 体育 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 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 体育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 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 教师在执行 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 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 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 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 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 德育。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 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 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 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 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 体育 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加强 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 化学校 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 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 体育 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