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产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多有停经史。
(2)症状:或有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3)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域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4)B-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5)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6)或伴有腹腔移动性浊音,或伴有休克。
(7)或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组织。
(二)疾病分期和证候诊断
1、辩病分期要点: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流产):
①多有停经史,无明显下腹疼痛,或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
②妇科检查,子宫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
③β-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④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
2、辩证分型要点:
未破损期;辩证分为两证。
①胎元阻络证:
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舌暗苔薄,脉弦滑。
②胎瘀阻滞证:(因病例较少,不进入临床路径)
胎元(包括胚胎和滋养细胞活性)已死亡,但未发生输卵管破裂或流产,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妇检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β-HCG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舌质暗,脉弦细涩。
二、治疗方案
表1 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
1分 2分 3分 妊娠周数 ≤ 6周 6周~8周 8周
腹痛 无 隐痛 剧痛
B-HCG 1000IU/L 1000~3000IU/L 3000IU/L
(B超)盆腔内出血量最大径 3cm 3~6cm 6cm
(B超)输卵管妊娠包块最大径 3cm 3~5cm 5cm 总积分
根据患者的诊断、辩病分期进行分层(两层),层内再根据中医辩证分型、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的总积分进行分组治疗。
未破损期属胎元阻络证,β-HCG1000IU/L,输卵管妊娠包块最大径≤3cm且病情影响因子积分≤8分者。
1、中医辩证治疗:
以活血化瘀,杀胚止痛为治法。
①宫外孕I号方加味。
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5g、蜈蚣(去头足)3条、紫草15g、天花粉20g、田七10g。每日1剂,再煎,日服两次。
可根据个体情况酌情加减。
②血府逐瘀口服液(丸或颗粒),10ml(或6g)β-HCG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1/2以上。
有效:阴道流血停止,腹痛消失;β-HCG测定连续两次阴性;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缩小不到1/2或无增大。
无效:腹痛加剧或伴失血性休克;β-HCG持续阳性且有增高趋势;妇科B超检查妊娠包块增大。
(二)评价方法
1、进入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2、完成路径时,根据疾病分期、证候诊断和输卵管妊娠的病情影响因子评分模型进行评价。
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胎元阻络证。
一、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异位妊娠位,属未破损期;
西医诊断:输卵管妊娠(ICD-10编码:00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产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肖承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出版社,2006年)。
2、病期诊断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流产。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