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五、文本研习:1、 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 最后一行,第三节的 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4、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5、文化冲撞 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六、小结: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