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软件过程改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发布:2018-03-12约3.0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软件过程改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论述了软件过程改进课程开设的必然性和课程的总体安排,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并在教材选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软件过程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41-03      1软件过程改进体系简介      为了使学生了解、掌握软件过程改进的相关问题,尤其是CMM、PSP和TSP的核心问题与实际运用方法,使学生成为软件行业的合格从业人员,我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开设了“软件过程改进”这门课。软件过程改进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文档化,进而软件过程的高效化。软件过程改进的整体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 软件过程改进架构:为支持过程必须具有两种类型的架构,分别是组织及管理方面的架构和技术方面的架构。   (2) 软件过程改进规划图:它指定一个所采用的软件过程模型,并且规划出实现高效软件过程的行动步骤。   (3) 软件过程评估方法:它指出对组织当前软件过程、活动以及架构进行评估所采用的方法及技术。   (4) 软件过程改进计划:为进行软件过程改进,根据评估所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这四部分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过程改进的框架   按照软件过程改进的实施范围的不同软件过程改进又分为个人软件过程改进(PSP)、团队软件过程改进(TSP)和组织软件过程改进,组织软件过程改进的代表为CMM。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PSP、TSP和CMM之间的关系      2“软件过程改进”课程的教学模式      2.1课程的总体安排   按照软件过程改进的体系框架,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和培养计划的总体安排,该课程设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专业课,课程性质定为必修,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环节学时1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过程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生应掌握软件过程改进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运用软件过程改进的方法,尤其是个人软件过程改进方法,以改善和提高软件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开发高质量软件的能力和从业素质。   2.2教材的准备   由于软件过程改进的提出与形成也就是十年的时间,而把它作为课程在大学中进行讲授的时间就更晚了,在国内大学的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也就是近几年。目前国内出版关于软件过程改进尤其是介绍CMM的书较多,但是可作为教材的却较少。原因在于这些书有些是从培训的角度介绍软件过程改进的相关内容;有些就是专门介绍CMM,相当于CMM的手册;有些比较泛泛地介绍软件过程改进的相关理论;有些专门针对个人软件过程或团队软件过程进行介绍等等。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几本典型相关书籍,把所需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改造和融合,再参考网上的资料,编写了一本内部讲义作为教材。   2.3理论课的安排与实施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理论课学时的规定,我院对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学时做了较合理的安排。理论课教学安排了五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软件工程回顾。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念、需求分析、分析建模、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重点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因为文档体现的是开发过程的可视化,只有可视化才能发现缺陷,进而修复缺陷。这部分主要是复习,特别强调了文档的重要性和编写,分配了6个学时。   第二部分:软件过程改进与管理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过程思想和软件过程改进框架的软件过程架构、软件过程改进规划图、软件过程评估,以及软件过程改进的行动计划。本部分重点强调过程的思想和有效的过程以及软件过程改进框架的构成,使学生了解软件过程改进的着手点。这部分内容较少,分配了4个学时。   第三部分:个体软件过程简介。主要介绍个体软件过程概述、个体度量过程、个体规划过程和个体质量管理过程。本部分重点强调个体度量的方法、个体规划的方法和个体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个体软件过程改进如何提高个人技能,从而提高个人开发软件的质量。这部分与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关系密切且实用性强,还有相关的实验,分配了8个学时。   第四部分:团体软件过程简介。主要内容包括TSP小组的建立过程、操作过程、工作流程,TSP的结构,TSP的启动和TSP的质量管理。本部分重点强调TSP小组建立的原则、方法和工作流程,以及TSP的启动和质量管理。旨在使学生了解TSP的小组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与作用,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部分内容较少,但目前软件企业进行项目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