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质量管理学——第十一章质量管理工具.ppt

发布:2017-12-30约4.07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主讲:周建平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现场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 调查表 分层法 因果图 排列图(重点) 直方图(重点) 控制图 散布图 流程图 注意:和新七种工具别记浑了!!!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1、调查表 调查表又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用于现场管理 类型: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 质量特征分布调查表、矩阵调查表 p272-275表11.1-11.3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2、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分组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3、因果图 因果图又称石川图、特征要因分析图、树枝图、鱼刺图等,是表示质量特征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 应用因果图注意的问题: 建立因果图的方法:头脑风暴法等 一张因果图只能分析一个主要质量问题 因果图的层次要分明 要因一定是在末端(最高层次)因素上 因果图只能分析原因或假设,需检验关键要因 因果图与排列图和对策表结合使用,称为“两图一表”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4、排列图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终要到最次要进行排队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组成:1横坐标,2纵坐标、顺序排列的矩形和累计百分比折线 原理:帕累托原理 帕累托(意)提出的 “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 用途: 1、排序显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2找出“关键的少数”,抓关键问题进行质量改进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做排列图步骤 (09年4月题)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找到关键的少数(累计占80%左右的项目) 气孔和变形累计缺陷达到70.27%。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例1:某热处理车间对最近一个月加工的铸件制品的外观质量进行调查,得到统计结果如下:变形38个,氧化96个,锈蚀20个,裂纹28个,其他12个。试绘制排列图(附频数统计表),并指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10年7月) 例2:某QC小组对中继线插头焊接缺陷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表的数据。试作排列图并指出主要问题所在。(08年4月)?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5、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根据实际过程数据作直方图,然后和设计规格的公差范围做对比,分析该过程是否稳定。 作直方图步骤: 1、收集数据(一般大于50个) 2、确定极差R 3、确定组数k和组距h 组数k确定见表11.6p282 组距h=R/组数 取整数 4、确定各组组限。一般用最小测量单位的1/2来确定 5、编制频数分布表,各组中有多少个数据。 6、画直方图,标注公差范围T、样本大小n,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S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例:某厂为了分析某过程质量的分布状况,收集了100个数据,其中最大值Xmax=351克,最小值Xmin=302克。取直方图的分组数k为10组,试确定该直方图第一组的界限值;若做出的直方图与标准对照呈无富余型,试给出工序调整的措施。(10年4月题) 解:极差R=351-302=49(克) 组距h=49/10=4.9≈5(克) 第一组下限:302-0.5=301.5(克) 第一组上限:301.5+5=306.5(克)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例1:某班组制作1879线圈,现从某制作过程对线圈阻抗值连续抽取100个数据作直方图,其中该批数据中的最大值为Xmax=17.6Ω,最小值Xmin=12.7Ω。若取分组数k=10组,试确定直方图的组距h及第1组的上下限值。(08年7月题) 例2:某厂用直方图分析螺栓外径的质量分布状况。今收集了100个数据,得到其中的最大值Xmax=7.938mm,最小值Xmin =7.913mm。若取k=10,试确定该直方图的组距和第1组的上、下限值;若作出的直方图经与规范要求对照分析后发现其形状为无富余型,试给出工序调整措施。(2009年7月题) 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例3:抽样测量某中学七年级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如下(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