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的整体研读与教学思考.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的整体研读与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课标教学新理念,从知识关联与数学本质、核心素养与主要表现、教学思考与实施建议三个方面,整体研读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广大一线教师依据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开展新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为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例,从知识关联与数学本质、核心素养与主要表现、教学思考与实施建议三个方面整体研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广大一线教师依据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开展新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从表1可以看出,人教版一上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图形的认识三个方面,教材编写中比较充分地显示了数与运算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一、数的认识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
1.知识关联与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三个方面,整数的认识一般分为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和万以上五个阶段。一上新教材把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三个单元、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学习,具体说来,5以内数的认识是起始,为6~10的认识奠定基础,11~20的认识是关键,为后续100以内数的认识奠定重要基础。
从数学本质上看,数是现实世界中对事物数量的一种抽象,不是对事物本身的一种抽象。比如,新教材在“1~5的认识”一课中,1是对一座房子和一只狗这些具体事物中数量的抽象,不是对房子和狗这些具体事物本身的抽象。因此,认识“1”应该从两个维度分成两个层次逐步认识它的数学本质,一是从“符号”的维度加以认识,首先应该认识到“1”是一个“数字”符号,小学数学中数字符号有0到9共十个,其次应该认识到“1”是一个“自然数”,它是自然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由1可以产生其他更大的自然数。二是从“意义”的维度加以认识,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数的意义一般包括基数(个数)和序数(顺序)两个方面。比如,“第几”一课中:有5人在排队,小明排在第2个,这里的“5”表示的是基数的意义,这里的“2”表示的是序数的意义。在10~20数的认识中,要结合“数位”和“计数单位”认识数的意义。比如,12,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这样就为后续数的运算“说算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2.核心素养与主要表现。
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重要基础,它属于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关联的核心素养是数学眼光,主要表现在数感、几何直观、符号意识等。比如,2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数与数量”的直观感悟,感悟数是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意义,感悟数的本质属性——可数性;二是对“数量关系”的直观感悟,感悟量有多有少、数有大有小,感悟大于、小于、等于是三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几何直观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图形(如圈圈图、点子图或三角形)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问题。符号意识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字符号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表示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顺序。
3.教学思考与实施建议。
一年级上册新教材将有关数的认识内容安排在3个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与“11~20的认识”,从单元的层面看,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融为一体的编写特点没有变化,变化的内容主要有:在1~5的认识中,增加抽象出数的情境个数(从1个增加到2个),蕴含变中不变的数学思想,增加涂一涂“圈圈图”,重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增加10的再认识,强调计数单位的重要性,等等。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和发展性,数的认识应该为数的运算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明确20以内数的认识的外延,不仅应该认识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意义等显性的内容,更应该认识数是量的抽象,数由数字符号组成,数可以数等隐性的内容。第二,要充分认识数数的重要价值,数数不仅是发展数感的重要途径,而且是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数数时,我们应该在方式上从“点数”逐步过渡到“唱数”,形式上从“数具体实物”逐步过渡到“数抽象图形”,顺序上从“顺着数”逐步过渡到“倒着数”,方法上从“单一”逐步过渡到“多样”。第三,要高度重视数线(数轴)的教学价值,数线是数的认识学习中数形结合的重要载体,应该让数的认识最终回到数线上。20以内数的认识,每一个数都是孤立的,每一个知识都是零碎的,通过数线不仅可以把这些孤立的数有机地联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