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五《图像的修补与特效》说课稿.docx
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五《图像的修补与特效》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五《图像的修补与特效》。主要内容包括:图像的基本编辑操作,如裁剪、旋转、缩放等;图像的修补技巧,如去除污点、修复破损等;图像特效的应用,如添加滤镜、调整亮度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掌握图像编辑的基本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像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学会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图像信息。
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图像编辑操作,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作,提高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图像编辑实践,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艺术创造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图像修补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裁剪、旋转、缩放等基本编辑工具的操作步骤,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工具对图像进行初步的编辑。
-图像特效的创建与应用:强调滤镜、亮度调整等特效的使用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特效,并应用于图像中。
2.教学难点
-图像修复技巧的掌握:难点在于如何去除图像中的污点、破损等瑕疵,需要学生理解修复工具的使用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
-特效参数的调整:特效参数的调整往往需要一定的审美和经验,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图像的特点和创作意图,合理调整特效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创意特效的设计:设计创意特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点在于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实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教材,包含本节课的《图像的修补与特效》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一系列图像素材,包括含有瑕疵和特效效果的图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对比学习。
3.实验器材:准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或类似的图像编辑工具,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协作学习;在操作台上摆放计算机,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不同风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片的特点和效果。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图片质量或添加创意特效。
3.**激发兴趣**:简要介绍图像编辑在日常生活和媒体制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讲授新课(20分钟)
1.**图像基本编辑操作**(5分钟)
-展示裁剪、旋转、缩放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示范操作步骤。
-学生跟随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图像修补技巧**(10分钟)
-讲解修复工具的使用,如去除污点、修复破损等。
-展示实际操作案例,强调修补技巧的要点。
3.**图像特效应用**(5分钟)
-介绍滤镜、亮度调整等特效的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根据图像特点选择和调整特效参数。
###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练习**(5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进行修补和特效处理。
-教师提供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成果展示**(5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空间。
3.**讨论与总结**(5分钟)
-学生讨论不同修补和特效技巧的适用场景。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图像编辑的实际应用价值。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如“如何去除图片中的水印?”或“如何根据图像内容选择合适的特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实时反馈**(5分钟)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合作学习**(5分钟)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图像编辑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创新
1.**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图像编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体的图像编辑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