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6 根据情境对应诗句类试题-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 .pdf
热点06根据情境对应诗句类试题(古诗文默写)
热点解读
◎
▲命题特点:
1.情景化设计
题目通具体的生活场景、历史事件或抽象概念构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准确填写名句。例如,
可能给出“乐器在古代生活中的作用,要求默写《诗经•关雎》中的相关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综合性强
注重考查知识迁移与跨学科应用能力。
3.强调理解与创新
不再单纯考查机械记忆,而是要求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情感及文化背景。例如,李商隐《锦瑟》中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需结合“数目字的多重解读”作答。
4.贴近前沿与生活
部分题目涉及科技、社会热点等新质生产力内容,如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等,需考生拓展视野。
命题趋势:在不提高试题难度的前提下趋向情境化、综合化命题。
▲设问形式:
①相同主题多首诗歌文章的组合填空。
②一首诗歌或文章的情景式填空。
考查形式多为填空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准确理解文章观点并迁移运用的能力,审题难度较大,要求
学生能够将文本材料与教材内容联系。
▲解题方法:
(一)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提示型
特点:题干通关键词或角度提示答案方向。
示例:如“《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景象的句子
方法:抓取题干中的核心词,如“乐器“北伐气势”),联想相关诗句;
结合诗句的典型意象或主题,如“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对应“水势浩瀚”。
2.阐释型
特点:题干是对诗句的间接解释,包含诗句中的关键词。
方法:识别题干中的文言词汇或同义表述,如“总角之宴”对应“小时候”;
强化对高频文言词汇的掌握,如“霓裳六幺”对应乐曲名。
3.衔接型
特点:题干与答案句在语义上连贯,需逻辑推导。
方法:分析题干与诗句的逻辑关系,注意诗句的上下文语境,如辛弃疾词中“郁孤台下清江水”与“中间
多少行人泪”的衔接。
(二)备考策略
1.构建知识体系
按主题分类整理名句,如“家国情怀“自然山水,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关注高频考点篇目(如《论语》《蜀道难》)。
2.专项训练提升能力
信息提取:通长文本、图表材料练习快速抓取关键词。
逻辑分析:针对衔接型题目,训练语义连贯性判断。
3.理解与拓展结合
深入理解诗句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如杜甫《登高》的漂泊情感。
积累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知识,应对跨学科题目。
三限时提升练(建议用时:50分钟)
◎
■谶题角1腐1岂率I■■航能蝠
(房山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二)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1)古代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舍生忘死的勇士形象。面对强敌,他们视死如归,如高适《燕
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o”面对强敌,他们同仇敌忤,
如《无衣》:“王于兴师,,o〃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o有的人痛心于统治者不能铭记历史教训,最终导致历史悲剧的重演,
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o”有的人痛
心于家国的危亡,警示统治者不能沉溺于所好,如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写道:,
岂独伶人也哉!
■设题箱度冬情境式单题默写
一、(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1)《劝学》善用比喻阐述道理,如“,不能十步;,功在不舍,强调学
习要持之以恒。
(2)江水浩渺,心胸广阔,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泛舟畅游之乐:“,而不知其所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0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在推究庄宗成败的原因后道出自己的体会“
”,这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同。
(4)洞庭湖景色壮丽,气象恢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无数题咏之作,如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
二、(北京市清华附中朝阳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1)优美的神话传说常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如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
(2)白居易《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