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
PAGE
10-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24·菏泽高一检测)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成功放射,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虹云工程”打算放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读图,完成1、2题。
1.“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
A.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
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降低—上升—降低—上升
B.上升—降低—上升—降低
C.降低—上升—降低
D.上升—降低—上升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2题,对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递增而递减,因此气温的变化先是降低;平流层的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上升,故到达平流层时气温是上升;高层大气的温度先是降低,再上升。
【补偿训练】
(2024·日照高一检测)下图为某气象观测站释放的探空气球。读图,回答(1)、(2)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始终递减
B.始终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解析】(1)选D,(2)选A。第(1)题,依据示意图推断探空气球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变化的规律依次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第(2)题,地球上水汽、杂质主要来自于地表,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2024·通化高一检测)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3、4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上升的热量传递过程挨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⑥—③
C.③—④—⑥ D.②—④—⑤
4.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
A.② B.③ C.⑤ D.⑥
【解析】3选B,4选D。第3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为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猛烈吸取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到了保温作用,故选B。第4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⑥随海拔的上升到达的地面辐射削减。
(2024·平顶山高一检测)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6.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缘由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淌性强,不易增温
【解析】5选C,6选A。第5题,依据材料可知,建设阳光房主要是为了夏季通风纳凉,冬季保暖,达到节能的目的。据图可知,玻璃墙通风孔直接与室外相连,打开通风孔可以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因此推想当玻璃墙通风孔打开时,应当是温度高的季节,即夏季;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房间与阳光房空气流通,可以将阳光房较高的温度带到房间内,达到房间保暖的目的,因此推想当共用墙通风孔打开时,应当是温度低的季节,即冬季。春秋两季温度较为适宜,阳光房的作用不明显。第6题,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使阳光房温度上升,但阳光房内释放的长波辐射会被玻璃大量阻隔在室内,故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阳光房接受玻璃墙,可以透过太阳光使室内增温。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是次要缘由;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与室内花草多关系不大;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主要缘由是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与室外的空气流通无关。
【补偿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箭头 ()
A.② B.③ C.④ D.⑤
(2)图中与“露重见晴天”的成因有关的箭头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解析】(1)选A,(2)选C。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