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pdf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专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窦建德,贝州漳南也。少时,颇以然诺为事。尝有乡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
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初,为单及犯法亡去会赦
得归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之死力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
取。十三年正月,自称长乐王,年号丁丑。
・•
九月,南侵相州,河北大使淮安王神通不能拒,退奔黎阳。相州陷,杀则史吕琅。又进
攻卫州,陷黎阳,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助、皇妹同安K公主及神通并为所方。济州刺史王轨为
奴所杀,携其首以奔建德,日:“奴杀主为大逆,我何可纳之?”命立斩奴,而返轨首于滑
州。吏感之,即日而降。齐、济二州及兖州贼帅徐圆朗皆闻风而下。建德释李世勖,使其
领兵以镇黎州。
三年正月,世劭舍其父而逃归,执法者请诛之,建德臼:“助本唐臣,为我所虏,不忘
其主,逃还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不诛。舍同安长公主及神通于别馆,待以客礼。
高祖遣使与之连和,建德即遣公主与使俱归。尝破赵州,执刺史张昂、邢州刺史陈君宾、大
使张道源等,以侵轶其境,建德将戮之。其国子祭酒凌敬进日:“夫犬各吠非其主,今邻人
坚守,力屈就擒,此乃忠确士也。若加酷害,何以劝大王臣乎?”建德盛怒口:“我至城
下,犹迷不降,劳我师旅,罪何可赦?”敬乂曰:“今大王使大将军高士兴于易水抗御罗艺,
兵才至,士兴即降,大王意更为可不?”建德乃悟,即命释。其宽厚从谏,多此类也。
节(选自《唐史•窦建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苗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犯法亡去/会赦/得归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死/力每平城破阵/
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B.犯法亡去/会救得归/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死力/每平城破阵/
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C.犯法亡去/会赦得归/每倾身接物与,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死力/每平城破阵/
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D.犯法亡去/会赦得归/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死力/每平城破阵所
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答案B
解析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句意,再联系语法知识,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进行排除。
根据句意,“致人死”不当,因为生性宽厚,不能“致人死”,由此排除A项。“每倾
身接物”意思是窦建德常常竭尽全力待人,句意完整,后面再加上“与士卒”会造成赘余,
由此排除C项。B、D两项的区别在于后半部分,“所得资财”符合表述习惯,与“并散赏诸
将”前后为一完整句意,并且符合人物宽厚的本性,由此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党既指乡里、家乡:也可指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
而称乡党。
B.古代以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唐代改“里长”为“里正”,杜甫有“去时里正与
裹头”的诗句。
C.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于秦皇。元以前一个皇帝常有多个年号;明清
起基本用一个年号。
D.刺史原为巡察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有时称为太守。
答案C
解析于秦皇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