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系统辅导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系统复习讲义
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整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揭示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为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增加了对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助于科学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这些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对心理的研究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要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4.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不仅要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而且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者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要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3.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
4.个案法
个案法要求对个体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其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5.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前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又萌发了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同时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为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的过渡,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3.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不同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