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浙大)第五章.ppt
;第五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反馈;;状态反响;状态反响;;输出——参考输入v反响;;;比较;输出——状态微分反响;状态微分:;;输出——状态微分反响;二、反响结构对系统能控能观性的影响;;例:分析引入状态反响后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例:分析引入状态反响后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例:分析引入状态反响后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状态微分:;5.2极点配置问题;;二、极点配置的算法;判断系统的能控性
计算状态反响系统(A+bk)的特征多项式
计算希望的特征多项式:
令二者相等,得到反响增益矩阵:
;例:系统结构图,用状态反响将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在;系统能控,可以进行任意的极点配置!;;;〔2〕(A,b)具有能控标准型;极点配置步骤;例:线性定常系统,确定系统的状态反响,将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在;特征多项式:;;(A,b)不具有能控标准型,也可以先通过线性变换成能控标准型,进行状态反响的极点配置,设计好状态矩阵后,再通过线性变换得到原系统的状态反响矩阵;能观系统(A,c),求输出反响增益矩阵g,使闭环系统特征值为;判断系统的能观性
计算输出反响系统(A+gc)的特征多项式
计算希望的特征多项式:
令二者相等,得到反响增益矩阵:
;例:线性定常系统,确定系统的输出反响矩阵,使系统的极点配置在-5和-8.;特征多项式:;;5.3系统镇定问题;当且仅当线性定常系统的不能控局部渐近稳定时,系统是状态反响可镇定的。;例:线性定常系统,能否通过状态反响使系统的极点配置在{-2,-2,-1}、{-2,-2,-3}?;能控
子系统;希望的特征多项式;同理可证:系统输出反响能镇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能控能观系统可镇定,其余局部渐进稳定。;状态反响;状态反响;状态反响;原系统:;;原系统:;;原系统:;;原系统:;;能观系统(A,c),求输出反响增益矩阵g,使闭环系统特征值为;例:为以下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使观测器的两个极点都配置在-10。;;5.5解耦控制;将其展开后有;即;实现每一个输出仅受相应的一个输入的控制,每一个输入也仅能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这样的问题就称为解耦控制。;在对角矩阵中,系统只有相同序号的输入输出之间才存在传递关系.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到达解耦后,就可以认为是由多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子系统组成.;要完全解决上述解耦问题,必须解决两个基
本点方面的问题,
一是确定系统能解耦的充要条件;
二是确定解耦控制规律和系统的结构。
这两个问题因解耦方法不同而不同。;对于具有耦合关系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
输入和输出的维数相同。串联解耦就是采用输出
反响加补偿器的方法来使其得到解耦,其结构如
图所示。;,,;为对角阵,那么也是对角阵,
是两个对角阵的乘积,它必然是对角阵。;例双输入双输出系统被控对象的传
递函数矩阵为。根据题意,要求闭环传递函
数阵为。;;;是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串联解耦系统
的结构图如图5-8所示.;反响解耦;?
?
?
?
?
?
?
?
?
;;〔1〕传递函数矩阵的两个特征量;假设待解耦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为的第行传递函数向量,即;定义假设待解耦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那么为;〔2〕能解耦性判据;〔3〕积分型解耦;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利用该控制规律可以使系统解耦.得到的只是积分型解耦。
由于积分解耦的极点都在s平面的原点,所以它是不稳定系统,无法在实际中使用。
在积分解耦的根底上,对每一个子系统按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极点配置方法,用状态反响把位于原点的极点配置到期望的位置上。;〔4〕解耦控制的综合设计;当为完全能控时,仍保持完全
能控性。但要判别系统的能观测性,当为
完全能观测时,一定可以通过线性非奇异变换将
化为解耦标准型,即;;,;对应于每一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状态
反响阵。;那么;对原系统,满足动态解耦和期望
极点配置的输入变换阵和状态反响阵分别为;例5-8系统;解:〔1〕计算和;〔3〕积分型解耦系统;;〔5〕确定状态反响阵;加上状态反响后,系统矩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