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技能形成讲课.ppt

发布:2017-05-08约3.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1953)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活动的完成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进行. 它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 (一)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1953) 5.内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活动的形成阶段。 内部言语是为调节智力过程的进行而服务的。它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可以大大压缩和简化。 (一)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1953) 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冯忠良三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原型内化阶段 冯忠良三阶段理论 1、原型定向 ①含义 原型定向:原型是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②任务 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操作程序。 使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1、原型定向 ③教学要求 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效果。 2、原型操作 ①含义: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操作 ②任务 该阶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践模式进行实际操作,对动作序列要逐一执行.及时检查操作是否正确、对象是否变化。 执行的同时还要作口头报告.促使智慧活动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 2、原型操作 ③教学要求 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1 3、原型内化 ①含义: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成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过程。 ②任务   该阶段开始借助于言语来对观念性对象进行加工。这是原型在学习者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 ③阶段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3、原型内化 ④教学要求 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培养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技能的形成 第五章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2 第一节 技能概述 1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3 【评价目标】 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理解: ①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②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运用: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第一节 技能概述 本节主要内容 一、技能及其特点 二、技能的种类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及其特点 定义:技能(skill)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冯忠良) 特点: 1.技能是通过练习(或学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按照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各个动作及其顺序要体现活动法则的要求。 二、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 技能 【填空题】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操作技能(motor skill)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 ——体育方面的打球、体操、田径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默读、心算、写作、阅读 两种技能的特点区别: 操作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的特点 1.活动对象的客观性 2.活动执行的外显性 3.活动结构的展开性 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 2.活动执行的内潜性 3.活动结构的简缩性 三、技能的作用 第一,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第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第三,技能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