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分营7月13日简报-青少年高校科学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武汉理工科学营
工 作 简 报
第 3 期
2014年7月16日
7月16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科学营继续开展各项素质拓展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对大学的向往。通过带领中学生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和开展船舶与海洋的科普讲座引导中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
博览古迹文物 领略荆楚魅力
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上午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高校科学营营员们跟随辅导老师及志愿者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欣赏各种馆藏文物,感受荆楚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其在悠远历史中所沉积下来的古色古韵。
武汉理工大学为保障此次博物馆之旅的科普效果做了精心的准备安排。营员四个班一组分主题、按顺序进行参观,每组均有博物馆安排的导游进行详尽的解说。此次参观为深化营员对古代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了解,解说员充分利用场馆陈列文物、声光效果模拟、现场舞台展示等方式,结合生动细致的讲解,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此次科学院科普效果。
营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古代瓷器专题展、楚文化展、曾侯乙墓等展厅。风格迥异的青瓷、白瓷、青花瓷,质地细腻,做工精细,花纹精美,特别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八层莲花层叠的青瓷莲花尊让营员们惊叹连连;“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在此次参观中营员们也有幸见到了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所提到的“玉枕”;另外还有大量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兵器、礼器、乐器等,其中更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营员们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古文物的同时,也对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示赞叹。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曾侯乙编钟以其体型之大、数量之多、保存完整让人叹为观止,随后,营员们还欣赏了大型编钟演奏,在清明悦耳的钟声里,再一次静静地感受这穿越时空的旅行,领略悠远的历史精华。
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营员们兴致盎然,在感叹荆楚文化魅力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营员们表示,此次参观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荆楚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被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所震撼的同时,他们更将会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
科学营博学科普 蔡薇应邀讲座
7月16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高校科学营“博学”科普讲座(船舶与海洋)在西院会议中心201举行。讲座邀请我校交通学院蔡薇教授主讲,校团委副书记黄嵩书记主持报告会。
此次“博学”科普讲座的主题为“中国造船业的辉煌历程”。蔡教授首先以8000多年前的独木舟引出中国古代造船的历史,从起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巅峰阶段和停衰阶段等方面对中国传统舟船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叙述造船史的过程中,蔡教授通过将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哥伦布等航海家进行比较,突出中国辉煌的造船史。之后,蔡教授简单介绍了中国近代轮船造船业及其历史作用,她强调近代的造船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作的先导,成为引进和传播西方科技的窗口,对于造船发展极具重要性。
接下来,蔡薇教授着重从近现代中国船舶工业的艰苦创业、“十年动乱”时期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化以及新世纪跻身造船大国四个方面讲述中国成为当代造船大国的辉煌历程。她向营员们详细介绍了“德尔瓦号”、“远望号”等具有代表性的国产舰船,另外蔡教授还向营员们展示了西方人笔下的中国船舶绘画,以精彩丰富的图片资料、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迎来观众的阵阵赞叹。
最后,蔡薇教授号召营员们投身祖国船舶工业事业,成为中国船舶与海洋的生力军。营员们表示,此次“船舶与海洋”博学科普讲座加深了大家对中国船舶发展的了解,唤起大家对蓝色海洋的憧憬和向往。其中记者在会后采访的来自苏州高新区一中的周同学表示:“今天听了蔡薇老师的讲课,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船舶的发展历史情况,并且也激发了我对船舶发展方面的兴趣,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努力学习,考入贵校的船舶与海洋专业,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海洋事业作出贡献。”
中期加油站 优秀学子来助力
下午七点,武汉理工大学高校科学营之学子交流会在升升公寓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安排在校优秀大学生与营员们进行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使营员们能更好了解大学,同时为营员们解答生活学习上的疑惑,提高自身能力。
交流会上来自材料学院的三位优秀的学子与营员们分享了他们的在校所得的经验。他们分别是孙一、孟欢、石长玮。首先上台的是孙一,作为有着丰富学生工作的学生代表他分别从自由、努力和成长三个方面谈了自身的感受。他解释了自由是指进入大学后心灵和选择上的自由。同时他认为努力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的努力并分享了自己团队一起做比赛时的故事和点滴。在成长方面,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上不忘初心,追求梦想的成长。“学霸”孟欢同学则强调大学同高中的学习模式是不同的,她在大学的学习历程和经验告诉了学生们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她还强调了选定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必要性。石长玮同学则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