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教学课件(温州医科大学)第四章血液循环2.pdf

发布:2018-07-01约3.09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 理 学 循 环 生 理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大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弹性贮器血管 2.小(微)A:半径小、阻力大——Cap.前阻力血管 3.小(微)V: ——Cap.后阻力血管 4.Cap.:薄、透性好 ——物质交换血管 5.V:容纳循环血量60-70% ——容量血管 注:Cap.= Capillary(毛细血管) 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基本特点 (一) 血流 1.血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血管截面的血 量 (容积速度)。• 4 公式:Q=ΔP/R =π (P1-P2)r / 8 ηL 单位:ml/min或L/min 注:Q:单位时间的液体流量 △P:两端的压力差 R:管道内的阻力 r:血管半径 L:血管长度(常数,不变) η:与①血细胞比容 ②血流切率 ③血管口径 ④温度⑤血浆蛋白成分和浓度有关。 2.血流速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线速度,即 一质点 (例如一个红细胞)在血液前进的速度。 公式:V∝Q/S (注:S为血管横截面积) 3.血流方式: 层流:Q∝ΔP/R 湍流:Q∝√ΔP/R 4.血流阻力: 公式:R=8ηL/πr4 (二)血压 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不流动 时的侧压力称体循环平均压(充盈压);流动时的侧 压力称血压 (分动、静脉血压)。 公式:P=QR 产生条件: ①血管内血液的充盈度 推动血流 ②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 对管壁侧压力 扩张管壁(势能) ③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 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室缩时, 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 (12.0~18.7Kpa) 舒张压(Dp):室舒时, 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 (8.0~12.0Kpa) 脉搏压:Sp-Dp=4.0~ 5.3 Kpa 平均动脉压:=Dp + 脉压/3 血压的测量示意图 =(Sp + 2Dp)/3 2.生理变异: ①年龄 ↑10岁→Bp↑1mmHg(血压随年龄的 增加而升高,Sp的升高比Dp的升高更明显) ②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 肺中→回心血量 ↓→射血量 ↓→Bp↓ ③活动>安静 ④站位>卧位 ⑤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 ⑥上午>下午 (8~11时最高,0~8时最低) ⑦高原>平原 ⑧男性>女性 3.形成机制 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 闭合的血流环路 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 生的阻力.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