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堂好课的标准.doc

发布:2017-02-07约4.9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好课的标准有哪些?我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是有边界的。 一、好课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以往打造优质课,往往是利用教研组的力量集体备课,反复打磨、切磋、演示,然后下面教研组的老师听课、挑刺,这个地方要改一改,那个地方增加一点,最终整个流程成熟之后,就拿出去了。 此时授课老师就有优势了。我见过的很多优质课老师,他们自己对那个文本或者那段历史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但是在教学组同仁的帮助下,设计了一个比较好的课件、一个好的教案,然后凭借他表演的才能把这个课很完美地展示出来了。往往这种课还能够在目前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大奖。 那么,这种课的设计究竟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我觉得是着重表现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表现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这个课里面缺少学生,学生成了教师手下的道具,学生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就好像学生是群众演员,教师是主角。 究竟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什么?2005年成都的一个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那次优质课评比采取了一种新颖的形式。三位上课老师都是全国的名师,课后,学生留下来和听课的老师一起评课,结果学生的看法和听课老师的看法大相径庭。老师们觉得课很好,体现出名师的专业素养很高——这个细节过渡得很好,那个地方挖掘得很好。但是学生不买账,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个老师态度很亲切,很和蔼,仅此而已,他们并没有从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获得东西。 当时,我的课堂观是那种老师自我展示的理念,恨不得一整堂课把自己对历史自以为独到、深刻的见解都讲出来,不但感染学生,还要顺便感染老师。但学生的评价却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理论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实际上,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非常强调老师的强势地位,往往还是目中无人。 在老师很精心设置的课堂里面,为什么学生感受最多的是老师的教态或者老师的口才,而不是思想和认识上的收获呢?我们都当过学生,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一想,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才有收获?事实上,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一场精神上的历险时,老师才能够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灵,否则,学生跟老师对话只是为了迎合老师。正如法国作家安东尼? 德 ? 圣-埃克苏佩里所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优质课评选时学生大都聪明、体贴,平时不怎么专心的学生可能在那个时候都很专心。此时,他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是在揣摩我们老师上课的意图,而这个问题他是否感兴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老师需要他回答什么,他怎么回答才能够出彩。因此,他有一种压抑感、紧张感。 我们作为成年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这样的课堂里如果你是学生,始终有一种下意识的紧张感,生怕出丑,那你能够从这样的课堂里面获得多少东西呢?这样的课再好,恐怕也只是盆景,剪裁得再精致也没有生命的气息,缺乏野生植物的那种活力。 人只有在松弛、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灵感和思想的火花。怎么才能让学生有松弛、自由的状态呢?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只有学生感觉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会放松下来。主人是不紧张的,只有客人才紧张。 所以,好课的第一个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以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中心。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学生状态自然松弛,才能够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兴趣、见解以及情怀。 要做到这一点,课堂必须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甚至我们允许它有一定的无效性。所谓高效课堂,并不是说从头到尾都是干货,如果让学生的脑袋一刻也不闲着,一直在高速运转,学生的收获反而不大,学生可能难以消化。为什么课堂需要老师重复一些内容甚至留白,就是要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时间反刍知识;为什么课堂中出现的幽默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因为幽默的时段里虽然并无干货,但却给了学生一个愉悦的环境,使学生有好心情来接受干货或者思考干货;为什么课堂里有一些无效的环节和内容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形成的聪明才智用于学术。 现在的课堂有一个隐蔽而巨大的误区,那就是将生活与学术完全隔绝,学生在现实中形成的聪明才智无法用在学术思考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把上课搞得过于严肃,过于高大上,仿佛课堂是教堂,讲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也就是说,课堂不够生活化,从而妨碍了学生的生活频道被打开。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总想让每一堂课都实现最大的容量,都实现最有效率的利用,就好像在一块土地上我们要把它全都种上粮食,不要一根草,不要一点其他的杂物,恨不能24小时都给它施肥。这样做最后的结果,不是丰收,而是烧苗。 二、好课有一定的模糊 好课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个模糊性指的是课堂流程粗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