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 界定的。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了,观测的角度太多了,评价的内容太多了,主 观的判断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
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 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 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 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 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 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 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 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 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
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 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 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 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 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 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 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 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 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 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 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 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 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
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 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 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 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 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忙活活,还能井然有序。当然,一味的紧张
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劳逸结合也是学习的法宝。
五、知识容量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①教 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 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②内容具有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③重视教学内容的 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④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完美的课堂还具有“生成性”——这节课 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又 有智慧思维的启迪,既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还有创新领
悟的生成。
六、能力训练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潮,是深化认知,发散思维,发展能力,提高觉 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育、 教养、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知识与个性、实践与能力、觉悟与品 德的和谐发展。但仅有讨论还不够,一堂好课应有适当的训练与检测,让所有 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 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别是要体现出对学困生学习自尊 心的保护,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经常检测并及时反 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认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镜子,有了这
面镜子就可以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七、目标达成
按理说,评价一堂课,应把“教学目标”放在前头,我却把它列在第七位,因 为我更看重的是目标的达成和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措施。评价一堂课,着 眼点在课堂,行家却能瞅到备课。备课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教学目标,从“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才 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放空炮”。设置好教学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