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1.4 好书大家看5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1.4好书大家看5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1.4好书大家看5
1.学习《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故事,理解故事主题。
2.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分析角色特点。
3.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童话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角色情感,学会同理心。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丑小鸭》故事的主题,即坚持梦想,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重点分析故事中丑小鸭的性格特点,如坚持、勇敢、不放弃等。
-重点学习故事中的优美语句,如“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变化,特别是丑小鸭在困境中的心理活动。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其他角色的特点及其对丑小鸭成长的影响。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丑小鸭》故事原文和配套的品德与生活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如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图,以及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绘图工具,如彩色粉笔、画纸,以便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故事场景或角色。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同时确保教室内环境安静,适合阅读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有没有最喜欢的童话角色?”
展示一些关于童话故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童话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童话故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童话故事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特点,如夸张、幻想、寓意等。
详细介绍童话故事的组成部分,如角色、情节、主题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童话故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童话故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丑小鸭》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故事的背景、角色特点、情节发展,让学生全面了解童话故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丑小鸭》的故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故事中汲取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勇敢的意义”、“梦想的实现”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童话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童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童话故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童话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7.课后作业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丑小鸭》为例,写一篇童话故事,尝试创作一个具有寓意的故事,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童话故事集:《安徒生童话全集》、《格林童话》等,这些书籍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
-童话故事改编的电影或动画,如《丑小鸭》动画电影,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童话故事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插画、雕塑等,这些艺术作品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尤其是那些与《丑小鸭》主题相关的作品,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童话故事主题的理解。
-角色扮演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