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第六章 风险评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风险评估 第六章风险评估和第七章风险应对的内容的核心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第四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一、审计模式的演变 审计模式的四个阶段: (一)账表导向审计 主要目的:差错防弊 审计目标:查找舞弊、查找技术错误、查找原理错误 账表导向审计采用详查法,审计成本高,适用于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的审计环境。 (二)系统导向审计 主要目的:验证财务报表整体方面的真实性、公允性 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表示意见 (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目标:差错防弊、验证财务报表整体方面的真实性、公允性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二、审计风险准则特点 1.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了解内部控制,为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提供更好的基础。 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不得未经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 3.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 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与识别、评估的风险相联系,以防止机械地利用程序表从形式上迎合审计准则对程序的要求。 4.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限制,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不得将实质性程序只集中在例外事项上。 5.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关键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以保证执业质量,明确执业责任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三、风险评估的作用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依据: 1.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四、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 2. 实施分析程序 3.观察和检查 (1)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2)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 (3)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4)实地查看被审计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厂房设备 (5)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例题1·单选题】关于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评估审计风险 B.评估舞弊风险 C.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D.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答案】A 【解析】选项A 不正确。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选项B、C、D正确。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从6个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了解被审计单位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了解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一)了解相关行业状况的内容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 1.会计原则和行业特定惯例; 2.受管制行业的法规框架; 3.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直接的监管活动; 4.税收政策; 5.目前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政府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刺激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