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共识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消化道损伤的筛查与预防 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内镜治疗 长期随访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内镜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内镜下治疗时,明确适应症,评价患者疾病及内镜操作出血危险 心血管疾病 出血风险 方法 低 高 至少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d 高 高 内镜检查,避免取活检或内镜治疗 高 低 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共识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消化道损伤的筛查与预防 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内镜治疗 长期随访 长期随访 对于长期应用抗小板药物的患者,临床需检测消化道损伤的发生,注意有无黑便,定期行便潜血及血常规检查 总 结 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抗血栓治疗的基石,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应坚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同时适当措施避免和减少消化道损伤发生。 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75~1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也可导消化道损伤,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引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无明显差异。 ADP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可加重消化道损伤。 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65岁、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合并Hp感染、联合抗血小治疗或抗凝治疗、联合使用NSAIDs、糖皮质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对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高危人群应筛查并根除Hp,可联合应用PPI或H2RA进行防治,首选PPI。 6.发生消化道损伤后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平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出血稳定后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 7.对于阿司匹林所的溃疡、出血患者,不建议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治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 8.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需联合使用PPI时,尽量避免使用奥美拉唑及埃索美拉唑。 9.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如需合用PPI,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6个月,此后可换用H2RA或间断使用PPI。 10.临床医生和患者均需注意监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的消化道损伤,注意有无黑便,定期行粪便潜血及血常规检查。 谢谢!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2年版)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 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溃疡形成和出血,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 背景 共识推出的宗旨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旨在告诫和敦促临床医生在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消化道损伤,通过心脏科医生与消化科医生协作,防患于未然,使更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 —— 共识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消化道损伤的筛查与预防 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内镜治疗 长期随访 共识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消化道损伤的筛查与预防 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内镜治疗 长期随访 流行病学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现状 美国约5000万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每年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CI)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万 中国因PCI而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2005年登 记数量为10万,2008年约为16万,2011年超过30万 流行病学 抗血小板药物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2~4倍 14项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导致严重消化道出血的 绝对危险为每年0.12%,并与剂量相关 一级预防荟萃分析提示,阿司匹林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加1.37倍 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提示,氯吡格雷(75mg/d)与阿司匹林(100m/d) 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相似,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和2.8 几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时,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1种抗血小板药物,其风险增加2~3倍 共识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消化道损伤的机制 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消化道损伤的筛查与预防 PPI与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