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进鸡后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
1、0-7日龄
1.1温、湿度:温湿度是育雏的关键,而育雏的成败又决定了整个饲养过程的成败。尤其是1-3日龄,适当的高温高湿是符合鸡的需要的。适当的高温可促进雏鸡活动,促进采食饮水,促进卵黄物质的吸收。而适当的高湿则利于鸡的羽毛生长,也利于雏鸡采食。所以1-3日龄,我们把握的原则为,温度宁高不低,一般以垫料温度不低于32度,60cm高度温度35-36度为标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1.2 光照:第一周目的是尽可能增加体重,达到出生重的4倍以上,所以光照强度应稍大一些,一般以40-50LUX为宜。光照时间,第一天24小时,其它几天为23小时,闭灯1小时的目的是为了使雏鸡能适应因停电而造成的黑暗。.
1.3、饮水:真空饮水器、水线在进鸡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提前放水预温(包括乳头水杯)。水线水压指示管调节器调整至10cm,水线要平,第一天水线高度以乳头平于雏鸡眼睛为宜,2-3天后调至45度角饮水。
1.4、喂料:小雏要少喂勤添刺激采食,一般前3天3-4小时加料一次,3天后4-6小时一次。料线应从首日龄使用。
1.5、注意事项:
a、育雏重在保温,所以该阶段一定不要使雏鸡受凉,鸡舍的两端温度一定要够。应该调整好加热系统,使舍内的昼夜温差以及鸡舍的不同部位的温差波动不能大,鸡舍漏风处一定要封好。
b、如果在寒冷季节,我们需要关注墙边,墙边的温度往往要和目标温度差7-8度,最好墙边用塑料布将鸡隔开。
C、对于采食饮水不好的小鸡挑到小鸡栏单独饲喂。
d、进雏后要教雏鸡饮水开食,轻轻敲打料盘水线吸引小雏的注意。
2、7-21日龄
随着鸡只增长,工作方向要调整,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23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持续6小时以上的黑暗会增加体内褪黑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协调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展,控制这一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我们的目的,对于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和发展很重要。疫苗反应,通风不和适,风门或大或小,都会加速呼吸道病的产生。
3、21-出栏
这一阶段通风的问题最突出,也是大家所担心的。夏季涉及到降温,冬季涉及到加热保温。这对我们的设备和能力是彻底的考验。
3.1 冬季用最小化通风来解决加热的矛盾,节约热能,节省成本。
3.2 夏季要注意用纵向通风时侧墙的风门不能漏风,影响风速。水帘开启要注意前面的鸡群不能太凉。
3.3 整个饲养期要注意及时调整水料线,料线以料盘边缘和鸡素囊中部相平。
饲养密度和设备要求
1、饲养密度
1-7天 35只/㎡ 距鸡舍前端28米
8-14天 28只/㎡ 距离鸡舍前端35米
15-21天 18只/㎡ 距离鸡舍前端55米
21天以后 8只/㎡ 全部放开
2、设备
开食盘240个,饮水器120个。
3、育雏隔栏的制做。
为节省热能和方便小鸡找到水和料,育雏隔栏做6个。有一个小鸡栏,以便对弱小鸡雏单独饲喂。
4、雏鸡进舍24小时后检查鸡群,做到95%鸡嗉囊有料。
温度设定
饲养期温度(距地60c m)高度:
日龄 1 7 14 21 28 35 40 45 52 温度 35 34 30 28 26 24 23 23 23
光照程序
日龄(天) 光照/黑暗(小时) 光照强度(LUX) 1-7 24/0 40-50(100瓦/14㎡) 8-21 14/10 5-10(15瓦/15㎡) 22-35 16/8 5-1015瓦/㎡) 36-出栏 20/4 5-10(15瓦/15㎡)
水线高度
日龄(天) 1 3 7 14 21 28 35 42 49 水线高度(cm) 10 12.5 17.5 22.5 27.5 32.5 36 40 43.7
日工作安排
日龄 标准平均体重(g) 日消耗料(g) 每日主要工作 注意事项 1
38 7
分群点数,做好记录,称重。
保温温度35-32℃,室温28℃
室温低于20℃应加温提高室内温度,瓦数为100W 。 晚上9-10时应观察小鸡表现温度是否适宜,失群鸡及时放回热源,做好日报表记录。 2 13
1、每日加料5-7次使鸡只尽早开食,采食均匀。
2、观察保温温度是否适宜,调节适宜温度。
3、全日光照。 早、中、晚随时观察雏鸡的状况,特别注意温度是否适宜。 3 17 每日更换饮水2次。
防饮水器漏水。
免疫后观察鸡群有无不良反应。 正确地操作疫苗接种,同时注意疫苗的品种、性质、期限、用量。 4 24 每日早、中、晚、夜加料一次。
关好门窗,防止贼风。
观察小鸡保温是否正常,每天23小时连续光照,1小时黑暗。 注意保温温度与开食后是否均匀采食,饲料质量有无问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