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JCYL-SSOP-001-卫生标准操作规程.doc

发布:2018-02-01约3.0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文件修订履历表 版次 制订/ 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描述 制定 审核 批准 A/0 2014-6-30 新版发行 1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工业卫生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出厂产品的安全卫生,防止食品污染以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创造一个清洁良好的工作卫生环境,特制定本文件。 2 范围 适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各主要环节的卫生控制。 3 加工用水(冰)的安全 3.1 水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2 设施 供水设施要完好,一旦损坏能立即维修好,应避免供水设施被其他液体污染。 3.2.1 能保证工厂所用水的水质、压力、水量等符合生产的需要。 3.2.2 各种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采用无毒、无异味、防腐的PVC塑料和钢制材料制成。 3.2.3 供水设施出入口增设安全卫生设施,设有防虹吸和倒流装置和金属栅网,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3.2.4 根据情况设置水质净化设施(如沉淀、过滤、除铁、除锰、消毒除菌等),以保证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2.5 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食品制造用水的管道系统间,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3.3 水的监控 3.3.1品管部每天按照频率对生产用水水质检测次并记录。 3.3.2由县级及以上卫生部门每年2次全项目检查。 3.3.3 废水排放 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环保部门和防疫部门要求,污水处理地点远离生产车间。 车间内排水沟的流向应有高清洁区流向一般清洁区,并有防止逆流的设计。排水系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便于清洗。 工业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4 记录 水的监控、维护及其他问题处理都要记录并保持。 4 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4.1 控制目标 生产设备和工器具、容器应保持清洁,不对食品表面和食品接触面造成污染。 4.2 控制方法 4.2.1 食品接触面的材质要求 所有可能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与用具,原则上由不锈钢制造,同时避免使用会发生接触腐蚀的不当材料。 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可使用木质材料,除非可证明其不会成为污染源者方可使用。 4.2.2 设计安装要求 所有食品加工用机械设备的设计和构造能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易于清洗消毒(尽可能易于拆除),并易于检修。有使用时可避免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混入食品的构造。 食品接触面平滑、无凹陷或裂缝,以减少食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之聚积,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至最低限度。 4.2.3 清洗消毒 4.2.3.1 加工设备与工器具的清洗消毒 盛放加工的食品的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上,以防止溅水污染或由容器底部外面污染所引起的间接污染。 生产中所用容器,使用前和每天使用后,应清洗并按规定要求消毒。 制造岗位设备、工器具用85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清洗冲洗消毒,打结及盒装岗位用PH值大于11的碱水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输送管路及储罐生产结束后将管路中物料放尽,再用清水冲净;杀菌池用水清洗干净。 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与装食品容器有明显区别,生产结束后下脚料及时清理,容器清洗干净。 用于生产的容器(包括包装容器)不得作为他用。 工作服和手套的清洗消毒 凡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其他人员也应保持清洁。5.1.1厂区周围没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没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5.1.2 厂区内任何设施、设备等应易于维护、清洁,不得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不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及其他污染物泄漏等有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5.1.3 厂区及临近区域的空地、道路铺设混凝土或绿化,防止尘土飞扬、积水。 5.1.4 生产区与生活区划分明显并有隔离设施;锅炉、废水处理站、污物处理场均应与生产车间、仓库、供水设施有一定的距离并采取防护措施 5.1.5 厂区内禁止饲养动物5.1.6厂区四周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如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以下部分应采用密闭性材料建造。5.2.1 厂房、不同功能作业区域及区域内设备应依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整齐地配置。5.2.2 不同作业区域应加以有效隔离(墙或隔离材料装置),并至少应有下列作业区域:原材料仓库,配料间,包装车间,成品仓库,检验室,更衣室,厕所。根据各工艺、原材料等的不同,还须增加相应的作业区域与设施。 5.3 废弃物的处理应依其特性分类集存,易腐败的废弃物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清除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