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复习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管理的科学基础
信息的类型:按领域: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按表现形式:消息、资料、知识;按主体的认识层次:语法、语义、语用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表征性、动态性、相对性、依存性、可传递性、可干扰性、可加工性、可共享性
信息的功能: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
信息科学方法论体系:信息方法+功能准则、整体准则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信息方法的特点是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信息方法变换过程: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信息(反馈)
功能准则:运用信息方法对复杂事物进行研究时,不需要对事物的具体结构加以解剖性的分析,而是对其信息流程加以综合性的考察,着眼于该系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动态功能,从而获得关于事物整体的知识——这就是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
整体准则:信息方法不是割断系统的联系,不是用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方法研究事物,也不是那种在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机械综合,而是直接从整体出发,用联系的、全面的、化的观点去综合分析系统运动过程——这就是信息方法的整体准则。
信息方法的作用:1、信息方法揭示了机器、生命有机体和社会各类事物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2、信息方法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新的规律,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说明。3、信息方法为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韦伯—行政组织理论
现代微观管理学理论: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西蒙—决策理论,布莱克特—管理科学理论
现代宏观管理学理论: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哈默—企业再造理论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整分合、反馈、相对封闭、能级、弹性、动力(物质精神信息)
现代信息管理时期:面向技术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面向竞争阶段:信息主管CIO
信息管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1、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2、信息产品管理,3、信息系统管理,4、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
1、人类器官的功能及扩充技术:感觉器官—获取信息—感测技术
神经系统—传递信息—通信技术
思维器官—加工/再生信息—信息处理技术
效应器官—施用信息—控制技术
2、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提高人类社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3、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信息技术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信息技术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信息技术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信息技术倍增率—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神经计算机),数据库产品,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数据通信技术)
6、通信技术:有线(电报、电话、电缆、光缆),无线(无线电波、微波、卫星),电信网(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数据通信—计算机网,国际互联网
信息行为论
信息需要的特征:广泛性、社会性、发展性、多样性
用户的信息需要:对信息的需要(内容、类型、质量、数量),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对服务方式、设施、质量的需要)
信息需要的典型用户群体:科学研究人员、管理决策、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
信息动机形成的原因:1、信息需要,2、刺激(信息环境,信息意识)
信息行为:信息查询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信息使用行为
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目标行动、目标导向行动
信息选择的核心标准:相关性、适用性
格里诺把问题区分为三种类型:结构问题、转换问题、排列问题
雷特满:规定明确的问题、规定不明确的问题
安德森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操作系列、认知操作
问题空间: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所谓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信息交流论
信息交流活动的发展时期:口语时期、文字时期、电子时期
信息交流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源),信息的接收者(信宿),交流手段(媒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