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稻田紫云英-稻草协同还田利用技术规程.pdf
ICS65.020.01
CCSB1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XXXX—XXXX
代替DB41/T1346—2016
稻田紫云英-稻草协同还田利用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1346—2016《豫南稻田紫云英种植与利用技术规程》,与DB41/T1346—2016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豫南稻区”、“跑马水”的术语和定义(见2016版的第3章);
——增加了“水稻秸秆处理”的要求(见第4章);
——删除了“自留种擦种”(见2016版的4.2.2)、“自留种选种”(见2016版的4.2.3);
——增加了“田间开沟”的要求(见第4章);
——删除了“草害防治”(见2016版的5.3.3);
——删除了“利用”(见2016版的6.3);
——增加了“田水管理”的要求(见7.3);
——增加了“水稻种植”的要求(见第8章)。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罗山县农
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春增、郑春风、张成兰、李本银、吕玉虎、王守刚、张梦、李杰、姜明波、
邹泽国。
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41/TXXXX—XXXX
稻田紫云英-稻草协同还田利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紫云英-稻草协同还田的术语和定义、紫云英的种植、紫云英-稻草翻压还田等
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豫南稻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8080绿肥种子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
NY410根瘤菌肥料
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云英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又名花红草、草子等,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
4水稻秸秆处理方式
4.1粉碎处理
水稻成熟后,利用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和秸秆粉碎,秸秆粉碎长度为3cm~5cm,
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0cm,粉碎后秸秆均匀抛撒田间,均匀度不小于80%,其他收割要求应符合NY/T498
的规定。
4.2留高茬处理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水稻留茬高度30cm~40cm,收获后稻秆抛洒于田间。
5田间开沟
稻秆处理后种植紫云英的田块,需在田块四周开围沟,中间每隔5m~8m开横沟、纵沟,沟深0.2
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