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554-2018 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繁育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D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554—2018
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2018-03-14发布2018-06-14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41/T155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土壤肥料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罗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王守刚、曹卫东、郭晓彦、王小琳。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潘兹亮、张丽霞、姜明波、景新新、张成兰、张梦、常单娜、郑春风、柯于凡。
1
DB41/T1554—2018
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种植、田间管理及种子收获。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区紫云英种子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080绿肥种子NY410根瘤菌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豫南稻区
河南省南部信阳、驻马店和南阳等地的水稻种植区。3.2
紫云英
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又名红花草、草子等,豆科黄芪属越年生草本植物。3.3
跑马水
田间快速漫灌一次水,多余的水马上排出的一种灌溉方式。3.4
稻底套播
在水稻收获前将紫云英种子播进稻田的播种方式。
4种植
4.1田块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中等肥力并且2年内未种植过紫云英的稻田或旱地作繁种田。繁种田周边2km范围内避免种植其他品种的紫云英。
4.2品种选择
除少数特晚熟品种外,其他紫云英品种均适宜在豫南稻区繁种。原则上宜选择5月20日水稻移栽前种子能够成熟的紫云英品种。
2
DB41/T1554—2018
4.3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8080的规定。
4.4种子处理
4.4.1晒种
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d~2d。晒种时应摊匀、勤翻、晒透。
4.4.2擦种
按每10kg种子掺1.5kg~2kg细砂,用碾米机碾磨1~2次,以种子稍微发热,擦破种皮上腊质层为宜。
4.5接种根瘤菌
在多年没有种植过紫云英的田块,应接种根瘤菌。用于接种的根瘤菌菌剂质量应符合NY410的规定。播种前将菌剂倒入盆内,加水调成泥糊状,然后拌种。一般1kg菌剂可接种10kg左右的紫云英种子。接种根瘤菌后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避免阳光直射。
4.6播期和播量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每667m2播种1.0kg~1.5kg为宜。
4.7播种方法
4.7.1稻底套播
在水稻收割前3d~5d播种。采用分厢定量的方式,均匀撒播。
4.7.2整田播种
水稻收割后,稻田灌水,水深5cm~10cm,带水旋耕耙平。整地后采取分厢定量的方式,均匀撒播。
4.7.3旱地播种
用旋耕机旋耕、耙平、分厢。厢幅10m,厢沟宽0.3m,沟深0.2m。整地后抢雨前雨后或灌水后均匀撒播。
5田间管理
5.1水分管理
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开横沟、纵沟和围沟。沟深18cm~20cm,沟宽0.25cm~0.3cm,沟距10m。冬季少雨,干旱时应及时灌“跑马水”;春季多雨,应在春前清沟,保证雨过田面不积水。
5.2施肥
5.2.1基肥
3
DB41/T1554—2018
每667m2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kg~20kg。稻底套播的紫云英,在苗期均匀撒施;整田播种和旱地播种,在整地时通过旋耕均匀混入土层。
5.2.2追肥
在紫云英返青期,弱苗和低产繁种田每667m2可施1.5kg~3kg尿素,一般不追施氮肥。在紫云英孕蕾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1%~0.15%的硼砂(Na2B4O7.10H2O)溶液和0.05%的钼酸铵[(NH4)2MoO4]溶液1~2次,每667m2喷施量为30kg。
5.3病虫草害防治
5.3.1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白粉病等。紫云英菌核病发病初期每667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g~150g对水75kg~100kg喷雾,也可每667m2用50%啶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