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中医护理诊断程序.ppt

发布:2018-12-30约7.79千字共2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中医护理诊断程序;;;;;;;一、望 诊;(一)望 神;3、神的表现;(2)少神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3)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 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 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4)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 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 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 越。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二)望面色;(2)五色主病 青色(气血不通,淤阻);;;;;(三)望形态;;;(四)望头颈五官;;2、望五官;;;;;(4)望口、唇;;(五)望皮肤;(六)望小儿指纹;;(七)望 舌;2、舌诊的内容;;5、病理现象;(1)舌色; 2)红、绛舌 舌象:舌色呈鲜红色(红舌), 或深红色(绛舌)。 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 阴虚证——舌红绛少苔 或无苔 ;(2)舌色;(3)舌形; (3)舌形;(3)舌形; (3)舌形; (3)舌形; (4)舌态;(4)舌态; (4)舌态; (4)舌态; 2.望舌苔 (1)苔色; (1)苔色; (1)苔色; (2)苔质; (2)苔质; (2)苔质; (2)苔质;(八)舌诊的临床意义; 二 闻 诊;概述;(一)、 听声音;(二)病变的声音;2、语言错乱:;3.呼吸;4.咳嗽;; 二、嗅气味 ;;【目的要求】 1、掌握问现在症状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了解问诊的意义 ;问诊的内容; ※ 问现在症状;(一)问寒热;寒热的类型;但热不寒—里热证 1.按症状:壮热、潮热、微热 三种发热类型鉴别表;(二)问汗;1、有无汗—表证辨汗;;(三)问疼痛;;2、疼??性质;(四)问饮食与口味;;(五)问二便;;1、问大便;(2)便质异常;2、问小便;;(六)问睡眠;(七)问妇女;;(2)问带下;(八)问小儿;小儿致病特点;四、切 诊 目的要求: 1、重点掌握脉诊的内容,脉象的特点及主病 2、了解按诊的一般方法和内容 ; 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 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一)????脉 诊 ;1、脉诊的部位;寸关尺的定位;三、脉诊的指法;脉诊方法;;脉象的要素;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小 结 ;二、 按 诊;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一、概念;举 例 1:;二、辨证过程;三、辨 证 方 法;一、表 里;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病因病机: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③脏腑功能紊乱。 主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苔厚,脉沉,以脏腑证候为主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表证与里证的鉴别;二、寒 热;2、热证 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阳盛阴虚;③七情过激;④饮食劳倦。 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三、虚 实;虚证类型表;2、实证 特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候——邪正斗争激烈阶段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虚证与实证的鉴别;四、阴 阳;1、阴证 特点:阳气衰微,正气不足 病因病机:①机体的阳气虚衰;②寒邪凝滞。 主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息低,口不渴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 ;2、阳证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病因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