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优分析第六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旋律 在得到的聚类结果中, 只有D 类集中了较多的区域, 这表明模式D 所代表的旋律具有普遍性;可认为是第一主旋律! 尽管A、B、C 旋律只有一个区域演奏,但属于这3 类的区域连续3 年均一直坚持演奏的旋律,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就整体而言,此3 种旋律或比较高难,或比较低俗,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也可认为是一种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但“曲高和寡”。 1)A旋律 演奏者:北京市。旋律主要表现了在科学家和工程师数、RD 全时人员当量、科技经费支出和RD 经费这4 项上具有相当的优势,并在国内科技论文、国外收录科技论文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这3 个音节上明显的强音。 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集中以及强大的科技经费投入,具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人力和财力优势。 北京市的科技发展比较注重理论上的突破及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论文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标上有高的音量。 2)B旋律 演奏者是广东省, 其在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专利申请受理量、专利申请授权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4 项指标上表现出独特优势。作为沿海开放省份, 广东省是经济发展最快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区域, 加之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通讯设施齐全, 这种经济与地理的双重优势吸引了大批的高端人才, 而开放的理念, 又使得该省科技发展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 高技术产品出口状况充分体现了其雄厚的科技基础。 另外,广东省最大的优势在于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强力投入,进一步促进了其科技产出的实现。从其个性优势特征权重分布可以看出,广东省比较重视实现专利成果及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因此,具有较高的专利及市场产出,正因如此才保持了广东省的科技竞争优势。 3)C旋律 演奏者:江苏省。旋律主要表现了该区域在科技活动人员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上的优越。但是,在众多的科技产出指标上,该省与其他区域相比没有哪一项指标音符很弱,表明该省虽然具有吸引科技人才的能力,但其科技发展方式并没有使其拥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D旋律 演奏者:26个区域。该主旋律表现了对各个音节相对均匀的关注。主张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形成协调的综合科技竞争力。 如果单独欣赏26个区域单独演奏的主旋律,其效果不尽相同。连续3 次(年)演奏的成绩如表所示。 从排名结果可知,上海、山东、辽宁、浙江和湖北5 个区域演奏该旋律的效果比较好。 5)E旋律 演奏者:山东省。 旋律E 的个性优势表现在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和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上。与江苏省类似,尽管山东省注重了科技人力及财力总量方面的投入,但却没有较突出的某类科技产出,表明其拥有的科技人力及财力总量方面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6)主旋律对比 从相关科技能力的“民主代理”评价排序结果可发现, 科技发展的旋律A、B、C、E所代表省份的科技实力连续3 年内均处于前5名的位置,表明这4 类区域科技发展旋律含有更优秀的思想。 优秀旋律 值得注意的应该是旋律A、B,因为这2 种旋律不仅表现了对科技资源的集聚,也突出了对科技产出的重视。 缺乏旋律创作的激情 从连续3 年的分析结果看,我国的区域科技发展模式在2002~ 2004 年间是相对稳定的,除山东省在尝试改变其科技发展方式,即由原来的趋于均衡的主旋律向突出科技人力和财力总量的投入模式转变外,其余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02~ 2004 年内始终保持演奏一个旋律,缺乏创新。 尽管存在几类特色化的科技发展旋律,但绝大多数区域均保持弹奏均衡发展的主旋律,当然均衡发展也是一种可选择的发展途径,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旋律创作上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单一主旋律不利于发展区域优势 激励旋律创作是中央政府的任务 此外,从全国的范围看,这种科技发展过于集中于演奏单一主旋律的现象,可能不利于国家层面上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由此,从国家的角度讲,有必要引导和激励各区域突破单一主旋律的现状,探索新的科技发展途径,创造科技发展新格局。 (7)对策建议 (1) 区域科技定位 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准确的科技发展模式定位。区域的定位应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教育及其他科技资源拥有情况,着重挖掘与扩充优势科技资源, 在此基础上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实施重点发展。 尽管均衡发展有其必然性,但也可能存在更适于区域自身的发展方式。应在对自身科技现状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于自身的科技发展战略,尝试走出特色化的区域科技道路。 (2) 国家宏观调配 国家应根据区域科技定位进行科技资源的宏观调控。由于区域定位存在差别,因此,各地区在科技领域内自然各有分工。国家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科技定位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