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五章地理变量和图形表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 色彩的混合 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颜色 加色法混合 色光的混合 1 色光的三原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绿、蓝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白色的日光可以分解为红、绿、蓝三原色,将三原色光按某种比例混合式,又可以还原成白色光。 红 蓝 绿 青 白 品红 黄 黄、品红、青为每两种原色光混合得到的色,称为三个 间色 每一种元色光与另外两种原色光混合生成的间色混合时也产生白色,能以某种比例混合获得白色光的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 红 青 白 白 白 蓝 黄 绿 品红 三原色光与其补色光的混合 色光混合的规律: (1)中间色律:任何两种色光进行混合,可以得到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色,当其中某一种色光的量作连续变动时,混合的中间色也连续变化,即中间色的色相取决于两种色光的相对比例。 (2)补色律:每一中色光都有一种相应的补色,它们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可得到白色或灰色。 (3)替代律:在色光混合中,颜色相似的色可以代替,不管其光谱成分是否相同,只要其面貌一样,在混合中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4)亮度相加率:色光直接叠加时,其混合色亮度等于各色光亮度之和,叠加的色光越多,就越明亮。 第四章 地图制作过程 一、 用传统的技术编制地图 其过程主要包括:实测成图与编绘成图。 1.实测成图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其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在国家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密成实测地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或网,其次以图根控制点为标准,对实际地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施测,然后转入内业,对图件进行整理、清绘,最后制作成地图。 实测的方法可以分为地面和高空两种。地面实测地图,采用经维仪、全站仪等,将野外点位的各种数据在实测的同时一起输入仪器内由计算机储存、计算,使成图工作量大为减轻,精度大为提高。高空实测地图的主要手段是航摄成图,通过航摄仪器获得地面影像后,转入室内进行各种处理,并对实地调绘后形成地图。 2.编绘成图 传统的编绘成图法是把实测所得的大比例尺地图,根据需要逐级缩小,编制成各种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其主要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二、 计算机地图制图 拟订编 图计划 地图设计 数据输入 数据处理 图形输出 制图数据的编辑 数据的投影变换处理 制图数据类型的转换 数据的组合、分割、 检索和更新 地图图形的处理 绘图文件的建立 地图 资料 统计资料 扫描 数字化 跟踪 数字化 像片 资料 点位数据 线性数据 面积数据 体积数据 空间数据(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非几何数据) 定性和定量数据 第一节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一 地理变量的基本类型 第五章 地理变量与图形表达 1.定名量表 研究事物时使用定性关系,也可以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数量关系)的类别定名。 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图形表达 2 顺序量表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对象排序,表现为相对等级。 用于排序的标志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3.间距量表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不能确定系统中某一特定物体具体的值 4.比率量表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L, kLr, kLr2, kLr3, kLr4, kLr5, …, H 等比数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三、量表在符号中的应用 1.定名量表的应用 2 顺序量表的应用 顺序量表的点状符号用于表示地图信息的强度。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不必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所以通常只取三项顺序。 表达顺序可以采用尺寸变量,配合亮度、彩度或网纹变量,构成对象的强度变化。 顺序量表的尺寸+亮度变化 3 间距/比率量表的应用 间距/比例量表能显示地图数据的数量差别。顺序量表和间距/比率量表的不同,仅在于前者隐藏了数据的数量而只显示数据的强度,那么表示数据的数量时,最有效的视觉变量还是图形的尺寸。也可以用亮度或网纹来显示数量。 第三节 统计数据 一 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值 统计单位的差异 统计时间的差异 二 将统计数据加工成制图数据 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