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7.1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说课稿 苏教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说课稿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7.1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责任担当意识。通过学习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将提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学生阶段,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通常较高,好奇心强,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在理解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运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和食物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外,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在实验探究环节,他们可能对操作步骤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有待加强。在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中,他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较差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课程学习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需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绿色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这一主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实验法: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植物生长图片、食物链图解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课外延伸: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观看,拓展知识面。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自然风光和绿色植物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植物,感受自然之美。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设问时间:5分钟
【讲授新课】
1.讲解绿色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以及它们的功能。
2.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有机物。
3.讲解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产者、食物链的起点。
4.讲解人类对绿色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5.讲解时间:15分钟
【巩固练习】
1.实物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植物资源。
3.练习时间: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是如何转化为化学能的?
2.提问: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什么?
3.提问:如何保护植物资源?
4.提问时间: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师生互动时间:10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4.核心素养拓展时间:5分钟
【总结与作业】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
3.总结与作业时间:5分钟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