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教程第4章 侧向测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测量条件:盐水泥浆、高阻薄层 2.测量沿井深变化的电阻率 3.电流聚焦测量深、中、浅三种不同径向电阻率Rt、Ri、Rxo 4.用于划分岩性、对比地层 为什么要提出侧向测井 1.盐水泥浆、高阻薄层,将产生泥浆分流、测不到地层真电阻率。 2.高阻屏蔽使普通电阻率法无法进行,所以提出聚焦测井法使电流进入地层。其办法是把主电流聚焦,用电子线路把电流挤入地层,与普通视电阻率差别在于供电方式不一样。 侧向测井的分类 高阻地层用侧向;地层为低阻时用感应 LL3、LL6、LL7、LL8、双测向,邻近侧向、微侧向、微球形聚焦 侧向测井原理图 1)三侧向电极系 Ao主电极,A1、A2屏蔽电极位于两则,它们短路相接。回路电极B置远处(计为无限远) 2)测井过程中,主电极Ao和A1、A2供以同一极性电流,并使它们之间保持恒定电位 3)当Ao与A1、A2电位不相等时,其电位差被送到调整线路上,通过调节A1、A2电路的电流,保持整个电极系处于等电位状态 4)三侧向的电场,由于Io被A1、A2所屏蔽。主电流水平流入地层 5)仪器记录的是任意屏蔽电极A1或A2与Ao的电位差△U和主电极电流Io ro—表示主电极的接地电阻,表示主电极的电流层由主电极到回路电极所经过的介质的电阻,到无限远之间的介质的电阻率。 6)三侧向的主电流基本上是垂直射入地层。 接地电阻定义。ro可看成是三组成部分: ro=rm+rt+ri(串联电路) 其中rm、ri、rt对Ra贡献,取决于聚焦能力大小,聚焦能力强,rt贡献大,反之rt对Ro贡献就小。另外与径向深度也有关系 2、接地电阻 为了说明层间各部分对测量结果相对影响,引入几何因子的概念: 几何因子是指与介质空间位置、体积大小、形状等几何因素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 几何因子理论:地层各部分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可用相对几何位置描述。电极系测定各部分介质贡献总和为1 Ra=GmRm+GiRi+GtRt 其中G为几何因子,取决于介质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等 2、接地电阻 为了说明层间各部分对测量结果相对影响,引入几何因子的概念:几何因子是指与介质空间位置、体积大小、形状等几何因素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 几何因子理论:地层各部分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可用相对几何位置描述。电极系测定各部分介质贡献总和为1 Ra=GmRm+GiRi+GtRt 其中G为几何因子,取决于介质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等 3.影响三侧向测井的因素:电极系、地层 ①电极系: 1)聚焦能力影响 电极系聚焦能力强,电流层进入地层深度大,Rt的贡献相对大。 仪器聚焦能力取决于电极距L长度,L→大,聚焦能力好。 而实验证明,当L>10d,Ra与L无关,一般是L=5~8d 2)主电极长度2Lo:主电极长度决定于电流层厚度,2Lo→小,分层能力强,2Lo<h/4时效果好,2Lo> h/4 ,受围岩影响大 3)电极直径Dn选择 直径小,泥浆层厚度大,那么Ra则小,反之dn大,Ra则升高 ②地层参数的影响:井孔、侵入带、地层、几何因子理论 Ra=jmRm+jiRi+jtRt j=jm+ji+jt=1 i)井径影响:井径不大时井内为盐水泥浆,其几何因子和Rm都小,影响可以忽略。井径变大时,泥浆范围扩大,电流散开,ro降低,则Ra降低。井眼扩大,是不利因素。 (ii)侵入带影响:Gi Ri的影响,侵入深、电极聚焦能力差,Gi值大, Ri在总测量值中占的分量大,所以高阻侵入比低阻侵入影响大 iii)围岩Rs的影响:当Rt>Rs时,围岩分流作用,使电流线散开,使Ra降低,当Rt<Rs时, 屏蔽、扩散面积减小,R值增大,因而测量Ra比真电阻值大。 三侧向测井适用于高阻薄层盐水泥浆。深侧向也受侵入带影响。而一条曲难以区分油气水层。引入浅三侧向屏蔽电极短,聚焦能力差;电流很快发散。探测深度浅,侵入带为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深浅三侧向重叠,可以判断油气水层。 单一高阻层电阻率R曲线 ①对着高阻层的R值增大 ②上、下围岩电阻率相等时,高阻层视电阻率曲线对称于地层中心 ③从围岩到地层曲线升高,上升的陡度与主电极长度有关,主电极越短,陡度越大,地层界面与曲线开始急剧上升的点对应 ④极大值是地层视电阻率曲线特征数值 H>L时,位于地层中点;L/2<h2L时,极值点向边界偏离, h=L时,地层中点出现极小值 ⑤h>4d时,极大值不变 h<4d时层厚和围岩影响校正,以消除其影响 间互层岩层组的电阻率曲线 由于h很薄,高阻邻层影响主电流的分布,高阻厚层,低阻分布使R的分布呈指状。 浅三侧向 应用 2.求地层真电阻率Rt 三侧向小结 三侧向是一种聚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