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测井4第1章电法测井1.3侧向电阻率测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碳酸盐地层 砂泥岩地层 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比较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电阻率测井的异同 思考 电极的个数 聚焦作用的强弱(探测半径) 分层的能力 分层; 识别流体性质; 识别裂缝,计算裂缝参数; 计算Sw等。 双侧向视电阻率曲线应用 适合于高阻剖面、高矿化度盐水泥浆条件 油、气层:电阻率较高; 水层:电阻率相对较低。 油、气层:侵入带孔隙空间中的油、气部分被泥浆滤液取代,导致侵入带地层电阻率降低,在双侧向曲线上表现为“正差异”,即RLLD>RLLS 水层:泥浆滤液电阻率一般大于地层水电阻率,深浅双侧向呈“负差异”,即RLLD≤RLLS RmRw ⑴判断油气水层 碎屑岩地层 碳酸盐岩地层 气层:深浅双侧向“正差异” 水层:深浅双侧向“负差异” ⑵裂缝识别 四川测井研究所水槽模型实验结果:裂缝的产状与深、浅双侧向的“差异”有着直接关系 裂缝产状、发育程度不同,双侧向测井的响应也不同 高角度(75?以上)缝, “正差异” 低角度(60?以下)缝, “负差异” 60??75?裂缝,差异较小和无差异 45?裂缝时, “负差异”,且差异幅度最大 双侧向 东山12井:长兴组(2368?2402m),中子孔隙度接近于0,声波曲线除个别井段有“跳波”现象,而双侧向曲线则在高阻地层背景下出现了一串低阻“尖子”,且为“负差异”,是典型的低角度裂缝发育段。 测试结果:获天然气11.3?104m3/d 实测双侧向裂缝特征(低角度) 裂缝储层评价 双侧向 渡1井:(4270m?4305m),双侧向明显的“正差异”。 射孔测试:获日产天然气44.15 ?104m3/d 双侧向 大天5井:石炭系 上段:深侧向电阻率值在500?.m左右,深浅双侧向呈“正差异”;气层。 中段:深侧向电阻率值在200?500?.m左右,深浅双侧向也逐渐由“正差异”、无差异、最后过渡到“负差异”;气水过渡带。 下段:深侧向电阻率值在200?50?.m之间,深浅双侧向呈“负差异” ;水层 碳酸盐岩地层 双侧向 遂25井:须二 上段:气层 中段:油水层 下段:水层 碎屑岩地层 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Sw ⑶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4)地层对比 5.微球形聚焦测井 微侧向测井 邻近侧向测井 球形聚焦测井 微球形聚焦测井 其他聚焦测井 Micro-spherically Focused Logging 5.微球形聚焦测井(MSFL) 测量冲洗带电阻率Rxo 探测深度比微侧向深,比邻近侧向浅,不受泥饼影响,也不受原状地层影响 应用最广的微球形聚焦测井 在微侧向、邻近侧向和球形聚焦测井基础上发展起来 5.1 仪器结构及测量原理 主电极 A0 主电流I0 参考电极 M0 屏蔽电极 A1 屏蔽电流Ia 监督电极M1,M2 看书P16. 图1-12和图1-13了解电极结构和测量原理(5分钟--与DLL对比理解) 参考电极M0 主电极A0 辅助电极A1 监督电极 回路电极 主电流I0 辅助电流Ia 探测冲洗带电阻率Rxo 5.2 应用 识别流体性质 优点:受泥饼、原状地层影响小 看P17图1-14 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或导电率)测井方法,进行径向电阻率测量,综合解释确定: 冲洗带电阻率Rxo 侵入带电阻率Ri 原状地层电阻率Rt 侵入直径di 现场常用电阻率组合 双侧向-微球聚焦 双感应-八侧向 双侧向----微球形聚焦组合测井划分油气水层 微球 双侧向 高角度裂缝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 油17.4吨/日 气1.7万方/日 水14.9方/日 石油工程测井 主讲教师:吴 丰 单 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岩石电导率(P9)及电阻率测井基础 1 电阻率测井的分类 2 普通电阻率测井 3 双侧向电阻率测井 4 主 要 内 容 微球形聚焦测井 5 感应测井 6 成像测井 7 随钻测井(LWD) 8 套管井电阻率测井 9 地层倾角测井或电磁波传播测井 10 电法测井的分类 井眼地层剖面与泥浆侵入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分类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应用 普通电阻率测井存在的问题? 在充满高矿化度盐水泥浆井中 针对高阻、薄层 在泥浆矿化度很高时,电流大部分沿井筒流动(流经地层的电流小,不能反映地层电阻率),测得的Ra曲线平缓,不能用来分层划界和计算地层的真电阻率。 在高阻薄层剖面,由于电流往低阻围岩和井中流得多,高阻层对电流分布影响不大,因而对Ra读数的影响小,在Ra曲线上显示也就不明显; 解决问题的方法? →聚焦测井 (侧向测井 Lateral Lo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