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四版)袁卫 庞皓 贾俊平 杨灿 第4版《统计学》第9章_统计指数(课件)2_杨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统计指数
9.1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9.2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9.3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9.4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本章小结
学习目标
统计指数及其主要种类
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指数法在因素分析领域的应用
常见的经济指数形式
9.1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9.1.1 指数的概念
一种专门的对比分析指标,具有相对数形式(%)
对比方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实际与计划
9.1.2 指数的分类
1.质量指标指数 与 数量指标指数
2.个体指数 与 总指数
3.动态指数 与 静态指数
4.其他,如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环比指数与定基指数等
9.2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9.2.1 总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9.2.2 加权总指数的编制原理
9.2.3 加权综合指数的主要形式
1. 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即“综合指数法”
? 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问题是“同度量”问题
2. 先对比、后平均的方式,即“平均指数法”
? 编制平均指数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合理加权”
问题
“简单综合指数”与“简单平均指数”都存在方法上的缺陷;需要改进,编制相应的加权指数。
9.2.1 总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9.2.2 加权总指数的编制原理
1. 加权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
⑴为了解决复杂现象总体的对比指标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必须引入一个媒介因素,使其转化为相应的价值总量形式;
⑵为了在综合对比过程中单纯反映对比指标的变动或差异程度,又必须将前面引入的媒介因素的水平固定起来。
综合指数的两个问题:同度量因素指标的确定,同度量因素固定水平的选择。
2. 加权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
⑴为了对复杂现象总体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构成总体的个别元素计算个体指数,所得到的无量纲化的相对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基础;
⑵为了反映个别元素在总体中的重要性的差异,必须以相应的总值指标作为权数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说明总体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总指数。
平均指数的两个问题:
平均数“型”的选择,指数“权”的选择。
9.2.3 加权综合指数的主要形式
1. 拉氏指数(基期加权综合指数)
2. 帕氏指数(计算期加权综合指数)
3. 拉氏与帕氏指数的比较
计算结果的差异:
分析意义的差异:侧重基期或计算期的同度量因素(物量或价格)水平和结构。
一般数量比较关系:
原因或条件: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与质量个体指数之间一般存在负相关关系(反之则反是)。
4. 综合指数的其他类型*
(1)马歇尔-埃奇沃斯指数:
(2)理想指数:
4. 综合指数的其他类型*
(3)固定加权综合指数(罗威指数):
(4)鲍莱指数:
9.3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9.3.1 指数体系及其作用
指数体系的概念
广义指数体系:类似于指标体系
狭义指数体系:一个总值指数等于若干个因素指数的乘积。
指数体系的分析作用:因素分析、指数推算
其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体系为:
9.3.2 总量变动的因素分析
通常考虑以下的连锁替换顺序:
9.4 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
9.4.1 消费者价格指数 和 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
9.4.2 生产指数 和 生产者价格指数
9.4.3 股票价格指数
9.4.1 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货物和服务)平均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数。
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方法编制。消费品分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选取600种以上的代表规格品,分别计算初级指数;依据各种商品的销售额构成确定权数(一年之内保持不变);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以加权方式依次编制各类别价格指数和总指数。
9.4.1 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所有零售企业向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数。全部零售商品按用途分为16个大类和229个基本分类,调查其中500种以上代表规格品的价格,指数编制程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类似。
比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消费用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则反映城乡市场各种零售商品(不限于消费品,但不含服务)的价格变动。
9.4.2 生产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指数:反映各种产品产量综合变动的物量指数。主要有工业生产指数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生产者在初级市场上出售或购买产品的价格指数。如我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
9.4.3 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综合衡量整个股票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指数。
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我国的上证30指数和香港地区的恒生指数等:采用综合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