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初探.pdf

发布:2024-08-04约2.6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初探

童话,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而深受儿童的喜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课文,这些课

文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根据儿童最富有想象

力的特点和最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倾向,可运用一篇篇妙趣横生的

童话故事,开启创新之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借助童话,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

文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是

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

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创设气氛,激发创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根据童话的内容创设富有创造性的

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和独创性。在教学《小猫种鱼》时,进行到最后的教学环节

可这样提问:“小猫把鱼种在地里,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展开了想

象,有的说:“小猫等啊等,也没见小鱼长出来。”有的说:“它扒

开土一看,呀!小鱼全烂了。”老师可以顺势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猫一定很奇怪,便回家问妈妈,妈妈会怎么说呢?”这下,孩子

们来了兴致,他们说:“孩子,做事要动脑筋,生搬硬套可不行啊!

玉米花生的种子才能种到地里,鱼是生活在水里的,不能种在地

里。”然后,我让学生帮小猫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得到很多小鱼,

有的说:“可以到河边去拿网捞鱼。”有的说:“到市场上能买到很

多鱼。”还有的说:“把鱼卵放在池塘里,过几个月就能收到很多鱼

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童趣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

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如教学《乌鸦

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了

瓶子里的水,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也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办

法也能让乌鸦喝到水呢?”这样,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进入积

极的思维状态,有的说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杆儿,有的说可以找来

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里,也有的说,可以把瓶子斜着放。学生

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

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

喜欢小白兔还是喜欢小灰兔?”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喜欢小白兔,因

为小白兔爱劳动。我引导学生再读读有关的内容,一些学生举起了

手,说:“小灰兔也很可爱,因为它懂礼貌,老山羊送给它白菜时,

它说谢谢,看到小白兔给老山羊送菜后,它也会自己种白菜的,所

以我也喜欢小灰兔。”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不是不能

求异,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

(三)通过表演童话,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

节。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进行艺术再创作,身临其

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说与动的快

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就

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双手放在身体后当尾

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则一蹦一跳地前进,从两种

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当孩子们

表演找到妈妈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瞧!长着一张宽嘴巴。”“一

对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有四条腿。”“对

了,对了,这次没错,一定是我妈妈。”孩子们即兴创作水到渠成,

通过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动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闪现着创

造的火花。像《小柳树和小枣树》、《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

房子》、《两只小狮子》等课文,都可运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

生将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活动,培养

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充分利用童话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童

话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在童话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优

势。

(一)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童话教学中运用图片,就能把朗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

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

童话诗《小小的船》时,向学生出示电教投影片,让学生感受蓝天、

明星、新月的美感,启发学生想象,体会飞上蓝天坐上月球的愉快

心情,可将文字欣赏与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